编辑推荐
以国学悟太极,以太极会天机。
太极拳不但是一种武术,更是印证国学的修行,许多人虽久练不辍却技艺不得提高,究其根本,是缺失了国学的同步修习。
内容简介
《国学与太极拳——中国人必修的文武之道》以别开生面的太极拳教程来开释人生哲理,展视国学智慧,让人在修炼太极拳的过程中存心养性、修心炼性、明心见性,从而超凡入圣达真。对于每个积极向上,求真务实的人来说,有着常读常新的恒久魅力,更是太极拳习练者迈入太极之门的铺路基石。
作者简介
蓝晟,心性太极拳编创人,太极文化学者,国学“文武之道”首倡者,河南电视台武术频道“说武论道”节目主讲嘉宾;出版《国学与太极拳》《八卦走转——行走中的修炼》等著作,整理出版恩师王壮弘先生口述《上善若水——王氏水性太极拳讲记》一书,引起太极拳界强烈反响。
目录
上编 太极拳只是拳吗?
——国学之于太极拳的意义—
国学之于太极拳的意
第一章 文武之大道
第一节 国学智慧的结晶
第二节 修身为本的国学
第三节 印证国学的修行
第二章 国学要点必知
第一节 四大资粮
第二节 五大内在素养
第三节 为师之道与做学生的本分
第四节 修炼观
第五节 功力观
第三章 太极拳和国学兼修的学问
第一节 释名及分类说
第二节 九大内涵
第三节 修炼次第
下编 拳中寓国学
——太极拳理法述真
第四章 太极拳功夫锤炼圭旨
第一节 “三理”说
第二节 “三乘”说
第三节 “四松”说
第四节 “十要”说
第五章 太极心法修炼精要
第一节 悟空·如意·金箍棒
第二节 内功心法·密要·精义
第三节 内感·内涵·规律
第四节 修正拳架
第五节 太极拳的十六种练法
第六节 十二字“秘诀”
第六章 神意气为一体
第一节 神:内功的质量梯度
第二节 意:内功的信息导向
第三节 气:内功的物质能量
第四节 内求本具要义略解
第七章 太极拳架的内功熏修
第一节 起势:太极拳的徽章
第二节 摸鱼法:内在感觉的训练
第三节 太极球:内在能量的积聚
第四节 点、线、面、体:太极拳的起手功夫
第五节 神光:太极拳眼观六路的秘密
附录
附录一 答疑解惑(28则)
附录二 生命中的绝响
——恩师王壮弘最后的日子
附录三 蓝晟:文武双修,太极人生
后 记 为有源头活水来
前言
国学与太极拳:凭什么来滋润我们
一
现代社会,人被各种信息包裹着,很容易被吸引、被诱惑,甚至会迷失了自己的人生使命和做人的原则。人不是动物,不能由着生理感官的本能去做事。人所追求的,不仅仅是身心层面获得健康,更重要的是听从心的指令,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令人高兴的是,在修学国学和太极拳的过程中(虽然每天只能拿出1~3小时来体悟国学智慧,并进行太极拳功夫的锤炼),我懂得了“有所为有所不为”,懂得了“无中生有”——各种杂乱的信息对我来说都是个“无”,而我则从“无”中领悟了人生的智慧(这是无中生有的“有”啊),明确了自己的人生使命。 心灵之花朵听凭最迷恋和最感兴趣的事情的召唤,去努力实现自己一生的责任和使命!在实现使命的过程中,因为有了国学和太极的锤炼,又会让躯体之气血流行无滞,让内心宁静、安详、自然,归入更大的“无”,从而实现真正的幸福和人本的胜利——健康长寿,幸福平等,自由自觉。
二
破译了太极拳,掌握了国学,就寻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真谛,要知道,儒学、道学、佛学、武学、中医学,乃至琴棋书画等等,都是关于身心修养的学问,都是和谐天地人的过程——生命的历程有多少、人生的经历是否丰富,都因为阴阳中调和而实现和谐,这种和谐的健康状态就是太极。 中华传统文化的内涵更广泛一些,而国学,不仅仅是“国故之学”,亦是修身之学、开悟之学,因此,是形而上的学问;这和武学可有一比,武学的内涵广泛,而太极拳,则是武学中形而上的智慧。 国学和太极拳,在事理上,是一体的,我们从国学和太极拳的共有词汇上,可获如下体悟: “中正安舒”——这是做人的原则和坚守的操行! “搏兔之鹘”——这是人生紧盯目标的行动状态! “如猫捕鼠”——这是精神专一的生命智慧! “支撑八面”——这是大家风范和灵明之心的自然流露! “阶及神明”——这是太极之象和彼岸之境相融合的永恒诱惑! 习练太极拳,研修国学,其实是在开启中华核心思维的大门啊! 跨入这个大门,我们可以明确地获知,国学和太极拳所蕴含的无极、太极、阴阳、三才、四象、五行、七星、八卦、含三为一、阴阳相济、大小一如、生生不息等等,都是古圣先贤留给我们后代子孙最有中华精神气质的独一无二的大智慧!绝非当代人向壁虚构的流水线产品,绝非当 代人生搬硬套、拾人牙慧的直线思维、对立思维! 悟觉了国学和太极拳的深刻哲理,则人生境界必然获得升华,生命的价值必然体现得淋漓尽致!
三 练太极拳并不是让我们去做太极拳大师(这样就违背了太极拳“舍己从人”的要义了),而是让我们更好地成就事业,获得人生的幸福!
太极拳,不讲经络,不守丹田,不强调呼吸,不以江湖习气去争功夫高低,不在形而下的层次上用功夫。 太极拳,是直指人心的一条道路,修筑之,则“阴阳互孕、全体透空、无形无相、无我无为”的境界会帮助我们实现人生梦想。 太极拳、太极文化、太极智慧本身是不可分割的整体——融儒家、道家、释家智慧为一炉,携武学、中医、术数精华为一体,把人生修养和太极功夫的有为、有无、无为的三大境界合而为一,通过独特的师道观、含三为一观、八门五步观逐渐在人的身心健康层面和形而上的智慧 层面体现出来。 这样的智慧,是国学本有之要义。 因此,我们说,国学智慧和太极拳的智慧,乃一而二、二而一的关系,是实现人生觉悟和人生梦想的最有效的途径和战略定位。 有了这样的途径,再经过有效的战略定位,在我们未来的人生历程中,精力会始终充沛淋漓,我们会获得真正意义上的幸福。 如是,人就会去粗鲁获平和(文雅而内在的力量),去浮躁获深刻(能抓住万事万物的核心),去失败获成功(失败也是成功),去知觉之障生太极之真空妙有(明心),去无明之心入灵明之境(见性)。 四 世事难以预料,人的生命意义和身心的健康,很容易被功名利禄所桎梏,很容易被酒色财气所侵袭。人的生命很脆弱,人生的成功总会陷在不完美的旋涡中。 人不是畜生,人要行人之道——于是,就诞生了国学。国学是以儒释道三大文化作为基石的,并不是宗教;但后人却以为这三大文化基石是宗教。其实,国学是让中国人安身立命的大学问,是教化人心,让人返回人本,发挥自然先天之潜能、提升勇气的智慧之学啊!惜乎,当代社会,这些内涵竟然逐渐被掩盖了。 然而,对于我这样,没有机会从小系统承续国学精义的人来说,有机会因太极拳来认知国学智慧,或许是一种真正的皈依,或许是一种捷径,或许是一种歪打正着,或许能真正实现书本知识和内在身心体认的合一,从而找寻到回归心灵家园的路,获得真知灼见。 通过习练太极拳和研修国学,我最大的收获就是做一个平和的人,只有平和的人,才能在人事纷争的世俗生活中不无谓地消耗情感和精力,才能集中精神做自己最渴望做的事情。我的试验室是自己的身心,我的背景是宇宙时空,我的“阴阳互孕”是在有限的生命中感悟无限,进而在太极运化(开合出入聚散化)的过程中,来实践太极拳和国学的根本宗旨——祛病延年、强身健体、克敌御辱、超越庸常、明了心性;为了实现此宗旨,我们还必须首先实现一个目标——身心的整体健康、人生事业的和谐成功。 五 有人建议我,能不能把国学和太极拳这两大学问,统摄一下,概括一个词,能让人们快捷地明了其中的内涵? 这有难度,其一,我并不想开创新的太极拳流派,因为,功夫不到、资历不够、兴趣不在于此;其二,国学对于我来说,仅仅是掌握中华核心思维的一种路径,并不是当成学术、学问来研究的。不过,机缘和合之际,近十几年,始终有朋友跟随我学练太极拳和体认国学经典,他们也有这个愿望——因为,我传授的太极拳,不是按太极拳前辈之内容丝毫不改,而是根据自身体悟,结合国学圣贤经典、天地自然之道、自性本具之根底,依照学习者所能理解的程度而应机说法、随缘传拳的。 今年正好是我立志文武双修第三十五个年头。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这三十五年来,我求学于三位明心见性之前辈大德(拜师共七位,其他几位在各方面亦给予很多启迪,更获得袁敬泉、何广位、曾乃梁等前辈的指点),沉潜于黑龙江的大兴安岭山脉、河北和北京的燕山、深圳的笔架山、香港的太平山之氤氲气脉之间,默默研修;还通过游学、讲学、游历的方式,流连于意大利的罗马、米兰等地 的古迹和大学,与其中的诸多教授、专家学者进行过交流,从而对西方的核心文化亦有浮光掠影之了解,在此基础上,或许可以统摄一下我对国学和太极拳的认知——心性太极学,这仅仅是为了教学和传承方便提出来的方便法门。
学,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乃至于无为。这门学问,要 通过相关之国学知识和太极拳功夫的修持,实现太极拳的“戒定慧”三学:戒——戒用力,戒好胜之心;定——定在平衡流通、虚实松紧之间,实现中正安舒、自在无我;慧——无力之力、无根之根、无用之用、无为之为,阴阳相济,生生不息。 心性太极学,乃修行也——修正、修理,损之不符合阴阳中、戒定慧含三为一精神的思维模式,从原点、本心、核心处入手,履行、践行、操持对万事万物的感应、关怀、慈悲。 心性太极学,本无心性太极学,乃名心性太极学。
在线试读
太极拳的徽章 大多数太极拳爱好者,多从简化24式太极拳开始入到太极拳之门。然而,从太极思维的角度来分析,目前的简化24式太极拳,有很多遗憾和值得商榷、改进的地方。
现结合太极阴阳理论,略谈简化24式太极拳起势。起势是徽章,代表着这套拳的整个特色;是序言,揭开了一套拳演练的序幕,因此,一定要重视。我们现结合阴阳理论的指引,把简化24式起,单独提炼,使之成为一种庄法——升降庄。反复练之、悟之,可奠定学练好简化24式太极拳(甚至是任何一套拳)之基础。
太极拳最重要的理论就是阴阳理论。在杨式太极拳家传的歌诀中,还专门传有《阴阳诀》,其第一句就是“太极阴阳少人修”。确实如此,许多人对阴阳之词耳熟能详,但如何落实到太极拳中,则又支支吾吾,不得其要;也有的人常常借用哲学的语汇来说明,比如,“阳不离阴,阴不离阳,阴阳相济”,“阴中有阳,阳中有阴”。
然而,对太极拳修炼者来说,这些词汇说得再多,如不应用于太极拳的实践,则是没有任何实际意义的,对身心修养和“延年益寿不老春”的帮助不大。
在这里,我们必须首先明确,对于太极拳来说,这里所论的阴阳,主要的是从人的生命活动的角度来表述的。 人的生命活动不外乎“身和心”两方面,这两方面蕴含着最重要的阴阳关系。心,包含神意气的内容,是为阴;身,包含皮肉筋脉骨组成的动作姿势,是为阳。这其中的阴阳关系为:“神为主帅,身为驱使”; “意在先,内气催姿势”;“动作姿势”的变化,能酿造出“神意气”的变化来。
升降庄是从简化24式太极拳起势改良而来,主要内容来自于铁恩方老师(1913~2011),他十多年前传授给笔者,可帮助我们明了太极拳这个阴阳之理。
一、基本站法 两脚踩地,先外八字,后内八字,然后两脚平行,与肩等宽;两腿自然直立,不偏不倚,脚尖指向前方,没有重心的区别;两臂放松,两肘微微弯曲,指尖向下,掌心对着裤线或微微向侧后;目视前方,似看非看。 静心片刻,等待“静极生动”的时机。等内心里边有了杂念,或有了要动的感觉后,两臂马上从体前徐徐抬起,手心向下,指尖向前,肘自然弯曲,抬至与肩平的高度;同时,身体自然缓缓下蹲,两腿自然弯曲,臀部好像坐在一个虚拟的椅子上,尾闾尖指地,头顶百会穴朝上,身体中正,不要前俯后仰。
二、进步阶梯 在两臂抬起和身体下蹲的过程中,感觉应该停下来的时候,就停下来。静止片刻,体会内心的宁静和安详。当内心有了要动的念头时,两臂缓缓落下,身体慢慢直起,返回开始的状态。此过程反复多次。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逐渐知晓一体两面即为阴阳:阴阳是互相对立的两个方面,阴阳之间是互相依存的,阴阳互为合作,阴阳之间可相互转化,有的时候,其相反状态也是阴阳平衡态的体现。
三、特别说明 太极拳谱中有“太极者,无极而生,动静之机,阴阳之母也”的论述,但很多人对“动静之机”不理解,有的人还把这句话给删掉了。 王壮弘老师认为:“‘太极者,无极而生’讲的是‘无生有’的‘化生’道理。‘动静之机,阴阳之母’是讲由‘化生’而带来的‘流行’和‘对待’的道理。”升降庄的关键点也就在于此。要在站庄的整个过程中体会其中“动静之机”的“中”之状态,特别是要锤炼内心中对“动静之机”的时机的把握。 具体到修炼过程中,还要体现出拳论中的许多内涵,比如,“意在先,内气催姿势”特性,也就是说,两臂上升时,“意在先”,意念先到头顶上方,然后两臂好像被上升的意念给带起来的一般;两臂下落时,“意在先”,意念先到地下数米、几十米的地方,两臂好像被沉下去的意念给牵下来一般。 这样锤炼一段时间后,还可变换意念,用“意在先,内气催姿势”的理法来催动身体的上下起落(忘记两臂之升降,但两臂依然在升降)。
四、作用旨要 “仰之则弥高,俯之则弥深”等《太极拳论》中的内涵,许多人并不理解。不理解就会形成拳论是拳论,只是写在拳谱中的纸上玄机;拳法是拳法,并不能融进太极拳的实践中。于是,太极拳就成了肢体动作的运动了,缺少了内功的滋养。这样太极拳和太极拳理论就成了两张皮,脱节了。实际上,这句话在很大程度上指的是意念的运用。 “仰之则弥高”的意念是往上的,而且意念要高远;“俯之则弥深”的意念是往下的,意念要深入地下,好像地下有个深渊一样。升降庄就是贯彻这种理念的训练。太极拳其实打的就是一体两面,因此,升降、沉浮、起落、上下、轻重、高低等内涵要通过升降庄来反复体会。精神不易集中的人,也可多练此庄法。 当然,升降庄仅仅是简化24式太极拳的起势。专修我所传承的太极拳,起势则复杂得多,还包括辗转折叠、内外混融、意气流通等等内涵,用语言表达并不太容易,这代表着我所传承太极拳的特色——繁求简,简驭繁,繁简一如。
- 微信号
- 网站问题、用户注册登录请联系站长,看到第一时间及时回复。
- 公众号
- 慧眼看每日荐书,关键字找书,新功能陆续增加中,敬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