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本书是20世纪英国哲学家怀特海的代表著作之一,他在书中阐述了自己综合性的思维模式。
现代科学给我们建立了一种思维模式,即在有限前提下作出假定。怀特海反对这种固有的思考模式。他认为,我们不应该将自己的视野局限于此,而不思索世界和生活的整体,如自然万物是什么?我们身体的各个器官的关系如何?他认为哲学产生于好奇,如果缺乏兴趣,我们对任何问题的探讨都会是机械的。
怀特海所说的兴趣不是建立在对一般环境条件反射的基础之上,不是对琐碎细节的兴趣,他认为高级思维应该在世间万物中间建立联系,每一个事实都包含无限的细节,无限的细节会生发无数的结果。
这种综合的思维模式能够带给你新颖的思考角度,开拓你的视野,激发你的创造力和创新性思维。它能够使你打破固有的思考方式,建立灵活、多变的思维模式,实现学习、职场和生活的进阶。
作者简介
目录
前 言 01
第一章 创造的冲动
第一讲 重要性 003
第二讲 表达 022
第三讲 理解力 044
第二章 活动
第四讲 视域 069
第五讲 过程的形式 089
第六讲 文明的宇宙 109
第三章 自然界与生命
第七讲 无生命的自然界 133
第八讲 有生命的自然界 153
第四章 结语
第九讲 哲学的目的 177
前言
前 言
这几篇演讲的主旨是,经验的各个要素有多么“清晰明确”,就有多么变动不居,只要这里的“经验”还没有因陷入独断而失去其重要性。必然的事物是不变的,所以它们隐藏在思维的背景里,晦暗不明。正因如此,我们要在语言的预设而非成形的表达中去寻求哲学真理。在这方面,哲学与诗相似,两者都力求表达我们称之为“文明”的终极智慧。
本书第一章和第二章的前六讲是我从哈佛退休后不久,在1937—1938学年到马萨诸塞州韦尔斯利学院做的讲演。借此机会,我在哈佛做的演讲得以结集出版。这些演讲在之前出版的作品中作过片段式的介绍。第三章题为“自然界与生命”,包括两讲,是四年前在芝加哥大学所作的讲演,已由芝加哥大学出版社在美国出版,英国版由剑桥出版社负责。我原打算把这些讲稿整理成一本专著,但由于种种原因,这个计划没有如期完成。
结语《哲学的目的》修改自一篇简短的讲话稿,原文是 1935年为哈佛大学和拉德克利菲女子学院哲学系毕业生召开的年会所作,曾刊载于《哈佛校友年刊》。
阿尔弗雷德·诺思·怀特海
- 微信号
- 网站问题、用户注册登录请联系站长,看到第一时间及时回复。
- 公众号
- 慧眼看每日荐书,关键字找书,新功能陆续增加中,敬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