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1. 作者首次从汉献帝这一大家不太重视的角度来重新解读三国历史。
2. 对一些重要人物及事件的重新分析,如曹操、刘备,如官渡之战、赤壁之战,等等。
3. 作者通过本书,尝试就以下问题给一些新的答案:
(1)曹操与汉献帝的关系果真是“挟天子以令诸侯”这样吗?
(2)孙坚出身不过一介胥吏,后来孙氏家族三分天下有其一,是谁给的机会呢?
(3)官渡之战,盟友刘表因何坐视不理?曹操以弱胜强的原因在哪里吗?
(4)赤壁一战,究竟是谁和谁之间的战争?
(5)汉献帝为何同意和平转让皇权给曹丕,他到底在想些什么?
4. 阅读本书也是作者和读者探讨 “成王败寇”的历史观,以及人生价值取向和“成功学”等的过程,可以丰富读者对历史、对人生的看法。
内容简介
这是一部关于东汉末年三国历史的通俗读物。
本书主要围绕东汉末代皇帝汉献帝刘协的一生,讲述了其与董卓、李傕(què)、郭汜(fàn)、曹操、曹丕等人物在三国历史上关键历史阶段及事件中所扮演的角色。作者提出了“汉献帝不仅不是一个庸懦、无能的傀儡皇帝,而且还是一个对那个时代做出了巨大贡献,并且愿意牺牲自己换取天下太平的伟大君主”的观点,跳出“成王败寇”的庸俗历史观,使读者充分领略到另一种研究历史的框架和深厚的人文精神。
作者简介
姜鹏(1978—),男,汉族,浙江宁海人,中共党员,历史学博士,复旦大学历史系讲师,《百家讲坛》主讲人。
主要经历:
2000年—2006年,在复旦大学历史系学习,师从史学泰斗朱维铮教授;
2006年7月,完成历史学博士研究生学业,同年11月获得历史学博士学位;
2006年至今,任教于复旦大学历史系。
研究领域:
思想文化史、中国传统史学、《资治通鉴》研究。
2012年在《百家讲坛》主讲大型系列节目《汉武帝的三张面孔》,通过《史记》《汉书》《资治通鉴》三部史书对读的方法,解析历史人物,开《百家讲坛》之先河。被公认为《百家讲坛》新生代*代表性的主讲人之一,也是《百家讲坛》目前为止最年轻的主讲人。
目录
第一讲 被遗忘的角落
一、献帝仁智济灾民
二、谁打赢了官渡之战
三、汉献帝为何禅让
四、“三国”从何说起
第二讲 谁为东汉灭亡负责
一、青蛇与白蛇
二、汉灵帝卖官
三、继位风波
四、两颗政治毒瘤
第三讲 失而复得的皇位
一、风云再起
二、逃出宫墙
三、董卓入京
四、献帝即位
第四讲 西迁长安
一、关东反董卓联盟
二、迁都长安
三、迁都的影响
四、汉献帝的应对策略
第五讲 后董卓时代
一、董卓之死
二、王允的失败
三、汉献帝的看法
四、汉献帝的艰难成长
第六讲 漫漫东归路
一、结束混乱的关键
二、矢志东归
三、汉献帝的性格
四、一路艰辛向旧京
第七讲 王者归来
一、建安时代的到来
二、曹操初遇汉献帝
三、“代汉者当塗高”
四、袁术出局
第八讲 官渡因何而战
一、盟主袁绍
二、对官渡之战的一般看法
三、汉献帝与袁绍
四、官渡之战的本质
第九讲 谁打赢了官渡之战
一、袁绍贻误战机
二、袁绍的“紧箍咒”
三、曹操制胜的关键
四、荀彧为谁忙
第十讲 骑墙派的终结
一、骑墙派的代表
二、刘表能力观察
三、虚伪的中立
四、刘表的两大难题
第十一讲 孙氏霸业解读
一、乃心王室
二、跨越式发展
三、与许昌的往来
四、走向代汉
第十二讲 孔融之死的背后
一、焚信事件
二、杨彪案
三、孔融之死
四、权势转移
第十三讲 汉献帝支持谁
一、艰难的维持
二、“皇叔”传说
三、刘备的真面目
四、汉献帝的态度
第十四讲 两个聪明人
一、“董承案”真相
二、塑造曹操
三、汉献帝的权衡
四、曹操的自我定位
第十五讲 汉献帝的生活
一、政治婚姻
二、垂拱而治
三、天性好学
四、汉史与汉政
第十六讲 危机重重
一、世间已无曹孟德
二、曹丕的谋划
三、解决危机的方案
四、汉献帝的考量
第十七讲 不以成败论英雄
一、受禅台
二、走下圣坛的汉献帝
三、川蜀插曲
四、汉献帝的历史贡献
后 记
前言
通俗所谓“三国”,其实包含了东汉晚期群雄并起和魏、蜀、吴正式鼎立两个阶段。或许可以把东汉晚期的历史,看作是三国的预备阶段。而论内容的精彩,以及人们的熟悉程度,预备阶段的故事似尤胜于三国鼎立以后。这本小书想要重新检讨的,正是东汉晚期的这段历史,书名《三国前史:一个傀儡的力量》,“三国前史”四个字,正是立足于此。
这是一段被无数人用无数种方式叙述过的历史,还有什么新意可说呢?这就得说说书名的另一半:“一个傀儡的力量”,所指何意。传统的叙述套路中,桃园兄弟是英雄;孙刘联盟,鏖战赤壁,周瑜、诸葛亮是英雄,显然都是深受《三国演义》等话本小说的影响。后来历史学家急了,上世纪50年代,一大批历史学家一哄而上,要替曹操翻案,说曹操是英雄。无论挺刘派,还是挺曹派,公婆各有理。但大家似乎都忘了,那时还有一位名义上的天下共主,无论刘备还是曹操,至少都曾在口头上表示向其效忠的汉献帝。不管人们把这段历史讲得多么热闹,汉献帝都只能默默地站在历史舞台最寂寞的角落。从他死后直到现在,站了一千八百年。要知道,孙行者被压在五指山下,也就五百年。而汉献帝竟然被压了一千八百年。人们偶尔想起他的时候,也会顺带捎上一句:“哦,那个傀儡皇帝。”那好吧,我们就来说说这位傀儡皇帝。
解读三国历史的角度有很多,汉献帝是长期以来不受人们重视的角度。如果我们尝试着从他的角度,把这段历史重新梳理一遍,会发现什么?世人高谈“挟天子以令诸侯”是曹操成功的关键。但早就被董卓裹挟至长安的汉献帝,怎么突然出现在中原,又和曹操一起来到了许昌呢?孙坚出身不过一介胥吏,孙策虽然少年英雄,但在袁术手下也是生存维艰,后来孙氏家族三分天下有其一,是谁给的机会呢?人们不重视汉献帝的存在,因而也就很少问这样的问题。这本小书想说给大家听的故事是,如果不是这位“傀儡皇帝”历尽艰辛,把朝廷从长安迁回中原,孙、曹两家不会有施展抱负的舞台。
官渡之战,曹操能以弱胜强倒不奇怪,奇怪的是,眼见袁绍奔北,盟友刘表因何坐视不理?如果刘表挥军北上,曹操还有胜出的机会吗?赤壁一战,奠定三分格局,人以主战的周瑜为英雄,以主和的张昭为懦弱求生,但细读《三国志?张昭传》,张昭绝非贪生怕死之辈,那张昭反战又是为了哪般?这本小书想告诉大家的是,官渡、赤壁,这两次三国史上最著名的战争,其内涵与性质,或许并非如常言所云,理当另有奥妙。
最让人感到疑惑的是,曹丕获得皇位,并不在他春风得意、势不可挡的时候。恰恰相反,当时的曹丕正被重重危机包围着,一有不慎,曹氏集团就面临着分裂的危险。汉献帝却在此时同意和平转让皇权,他到底在想些什么?本书想尝试着给出一些答案。
同样是这位“傀儡皇帝”,用宽大的胸怀包容并帮助了他的敌人,用机智的方法救济了灾难中的贫民。在他退位之际,我想他当得起“不负苍生”这四个字的评价。中国历史上将近四百位皇帝中,能说一辈子没有对不起老百姓的,有几个?但就是这样一个人,被人们贴上一个“傀儡皇帝”的标签后,顺手就扔历史回收站里了。这是为什么?大概就是因为他最终交出了手中的皇权,自愿从金字塔顶端走了下来,在那些企望着金字塔顶端却不可至的人看来,这是不可理喻的,也是非常失败的。
我们的史观或许不能被简单地概括为“成王败寇”。但对于多数人来说,的确太需要成功了,因而引申出对英雄的崇拜,对成功者的仰慕。把我们的史观归结为只问成败,不问是非,或许也过于粗暴了。但为当时的国家统一、社会稳定做出过很大贡献的汉献帝,的确因为自身政治生涯的“失败”,遭遇着人们的冷漠与鄙视。这公平吗?或者问,我们的史观就应该是这样的吗?每个人的历史观总与他的人生价值观挂钩,我们谈论历史的最终目的,往往也并不是为了历史本身,而是在对自身的处世原则作心理暗示。对成功的向往,不仅使得很多成年人在追逐自身的人生价值时,充满功利性,也使得我们对下一代的教育,也充满功利性。我们让自己或孩子,去获取一样样的技能,以便为他日的成功做准备,而忘却了内在本质才是人生最重要的事。
这本小书的写作,也想通过交换对历史的看法,来和大家交换一下人生价值取向的看法。希望它能丰富人们对历史、对人生的看法。
- 微信号
- 网站问题、用户注册登录请联系站长,看到第一时间及时回复。
- 公众号
- 慧眼看每日荐书,关键字找书,新功能陆续增加中,敬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