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性逻辑:教你快速切换思考方式

    隐性逻辑:教你快速切换思考方式

     

    内容简介

    为什么薪水涨了,依然要跳槽?

    为什么对象劈腿,却不选择分手?

    为什么经验越多,选择越困难?

    为什么聪明的大脑更容易被套路?

    为什么我们如此相信小概率事件?

    ……

    在这个快节奏时代,很多人因为缺乏套路而苦恼。然而,比缺乏套路更糟糕的是迷信套路。很多人发现某种方法有效,就一窝蜂去模仿,而不是去思考方法背后的逻辑。

    隐性逻辑》是一本帮你搞懂各种套路背后逻辑的书。当一个人思考的时候,大脑通常采用的是熟悉的思考模本,并且很可能掉入思维陷阱之中。只有了解自己大脑思考的工作原理,以及熟悉各种思维陷阱,并正确运用思维工具,才能正确和有效率地进行思考。

    本书涵盖了大量更优思维的例子和解决方案,可以帮助我们在关键时刻正确思考,做出更好的判断和选择。

    作者简介

    卡尔·诺顿(Carl Naughton)

    语言学家,教育心理学领域的讲师,在科隆大学从事教学与研究工作10年有余。他还是Brain check公司创始人,其客户包括:奥迪、宝马、可口可乐德国、戴姆勒、德意志银行、德国电信、一汽集团、诺华制药、欧宝集团、宝洁、西门子、瑞士邮政等。同时,他还是一名演员,有20余年的舞台经验。

    目录

    导论:认识并切换我们的思考模本

    1.为什么街道湿了,却没有下雨?

    解决办法:不要过快地下结论

    2.为什么总是在找别人的问题?

    解决方法:多使用“否定后件”的提问方式

    3.为什么总认为自己是对的?

    解决方法:更多时间、更多分析和更多自我批评

    4.为什么说归纳法是危险的?

    解决方法:启发法

    5.为什么我们如此相信小概率事件?

    解决方法:注意基础比率和蒙特卡罗效应

    6.为什么每个人都喜欢贴标签?

    解决方法:有意识地思考和观察

    7.为什么金发玩笑让人智商变低?

    解决方法:练习,练习,再练习

    8.为什么多数人的智慧更高一筹?

    解决方法:集体评估

    9.为什么不相关的推荐价格这么相关?

    解决方法:做好预算和收集相反论据

    10.为什么我们更容易被熟悉的事物迷惑?

    解决方法:保持头脑清醒

    11.为什么薪水涨了,依然要跳槽?

    解决方法:建立正面的框架

    12.为什么对象劈腿了,仍然不分手?

    解决方法:跳出“归因理论”

    13.为什么肚子能代替大脑做决定?

    解决方法:精神三级跳

    14为什么相比得到,我们更害怕失去?

    解决方法:李克特量表

    15.为什么经验越多,思考越困难?

    解决方法:发呆凝视

    16.为什么聪明人更容易陷入僵局?

    解决方法:想的越少越好

    17.为什么要先行动再提问?

    解决方法:“方法-目标-分析”

    18.一叶障目的时候,为什么不能退回来?

    解决方式:逻辑树

    19.为什么钳子一定是钳子?

    解决方法:利用“孵化效应”

    20.思考陷阱:为什么智商越高,创造力反而越低?

    解决方法:提高信息处理质量

    21.为什么大脑不喜欢创新?

    解决方法:AnaMeta——类比思考

    前言

    多一点套路,多一点理性

    秋叶(秋叶PPT品牌创始人、知识IP大本营社群创始人)

    喜欢看我个人微信公众号“秋叶大叔”的朋友常常这样留言:大叔,我又被你套路了。没办法,我就是套路多,层出不穷,花样百出。

    现在“套路”似乎变成了一个坏词,有一句流行语深入人心:少一点套路,多一点真诚。我对这句话深表怀疑,如果人和人之间不谈理性,不讲方法,没有套路,简单粗暴,那么你所谓的真诚到底是在掩饰你的无能,还是在掩盖你的懒惰?

    肯对人用心的人,才会认认真真去研究套路,那些总是想着付出很少,得到很多的人,才喜欢把真诚挂在嘴上,也就是挂在嘴上而已。

    分享一个故事,我有一次想给“拆书帮”赵周老师分享一篇文章,我是这样说的“赵老师,在?分享一篇文章,也许对你有启发。”

    看起来简简单单一句话,我其实非常注意选了一个词。这个词是“启发”。最早我写的版本是“帮助”,但马上感觉不妥,“帮助”这个词有点居高临下,你怎么就知道你分享的内容就对别人有帮助?万一别人反感,这个词一开始就引发了潜在情绪对抗,欲速而不达。

    把“启发”换成“有用”怎样?“有用”更像非常熟悉朋友之间的话,不如“启发”这个词给人正式感,“启发”是一个自带权威能量的词,它会更有助于诱发别人去认真对待这件事。

    这点小心机,如果算我的“套路”,那么我觉得这恰恰是我做事肯用心的地方。因为大脑研究早就明确告诉我们,做事要注意先照顾对方的情绪,才能有好的效果。正如《隐性逻辑》书中指出的:情绪会给大脑发出提示,告诉大脑这个信息是不是重要的。我们之所以要用一些套路,其实是先了解我们是否有办法感受到对方的真实情绪,才能进一步判断如何让事情继续。

    所以,很多人做事的问题是缺乏套路,不肯用心。

    和缺乏套路一样糟糕的是变得依赖套路,我想这才是为什么那么多人讨厌“套路”的原因。

    很多人学到的不是方法论,而是具体的方法,发现某种方法有效,结果一窝蜂全部去模仿方法,而不是去思考方法背后的逻辑。

    我推广“分答小讲”时发现了一个新玩法,不是卖课程,而是送课程。反正课程很便宜,一开始是不到两元钱一个人,与其努力推广几万人来听课,还不如送出几万份扩大影响力。这个玩法我应该是第一个策划出来,一个星期后,几乎所有的人都在效仿,这样下去,这个套路迟早要被玩坏。

    之所以造成这个后果,也许是很多人看到的逻辑是这样的:

    秋叶大叔用送课程的方法扩大了影响力;

    xx老师也用送课程的方法扩大了影响力;

    xx老师又用送课程的方法扩大了影响力;

    ……

    所以我也可以用送课程的方法扩大影响力!

    如果这样子去使用归纳法,你就会变成一个让人讨厌的套路者。真正的逻辑其实是为你的潜在读者提供有稀缺感的福利。

    重要的不是送福利,而是送稀缺感,送让他觉得自己是独一份的福利。

    当每个人都开启送送送模式后,稀缺感就消失了,反而大家就不珍惜了。所以我“分答小讲靠送送送模式”两天就成为排名第一的课程后,我反而收手不送,因为我很清楚,一旦稀释了稀缺感,反而会带来能量的耗散,品牌的贬值,不值得。

    如果没有审慎的思考,我们就很容易犯《隐性逻辑》书中指出的错误:我们很容易把(有限的)个体经验概括为普遍原理。

    一旦你认为这个事情在一定条件下是普遍原理,你就会形成做事方法的路径依赖。一旦你形成了路径依赖,你反而成了一名别人眼里无趣的“套路”者。

    唯有知道做事方法背后的根本逻辑,才能依据逻辑思考,我现在的方式是好的,还是需要优化的。

    有些人注意到自己开始依赖套路,会走上学习的道路。但这些人大部分并不知道他们套路太少的原因并不是学到的套路不够,而是对事物运营更深层次的逻辑学习不足。如果总是把时间花在简单的套路模仿和学习上,固然来得直接有效,但短平快的东西往往热得快也凉得快,所以我的建议是不如学一点逻辑,让我们可以通过一个新套路看到事物背后相似的模式。

    也就是学会思考的方法,你就拥有了定义套路的能力。

    要了解一个人是如何思考的,我们就得深刻理解大脑惯用的思维模式,这些思维模式源自漫长的进化,有可能帮助我们祖先生存到今天,但也有可能让我们在飞速进化的数字时代掉入思维陷阱之中。

    要想更好的思考,就需要我们深入了解大脑思考的工作原理,以及熟悉各种思维陷阱,正确运用思维工具,那么《隐性逻辑》这本书,应该是对有心人的一个好启蒙。

    获取正版《隐性逻辑:教你快速切换思考方式》直达购买
    • 微信号
    • 网站问题、用户注册登录请联系站长,看到第一时间及时回复。
    • weinxin
    • 公众号
    • 慧眼看每日荐书,关键字找书,新功能陆续增加中,敬请关注!
    • weinxin
    huiyan
    • 本文由 发表于 2019-08-1917:58:42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huiyankan.com/201908191722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