汴京之围:北宋末年的外交、战争和人 读懂北宋盛衰之变的历史教训

    汴京之围:北宋末年的外交、战争和人 读懂北宋盛衰之变的历史教训

     

    编辑推荐——慧眼看PDF电子书

    1. 继“帝国密码”三部曲之后,郭建龙全新历史大作重磅

    2.读史明智,鉴古知今。北宋何以亡国,大金又如何崛起?通过读懂历史变局大事件,获取受用终身的战略和决策智慧,这是一部政商必读的罕见佳作!

    3. 一部全新视角下的辽金宋外交战争史,颠覆你既有的历史观,用丰富扎实的史料复原多方立场,带你一起了解北宋政治、军事和外交策略的得与失。

    4.把脉帝国系统性痼疾,读懂古代王朝衰亡的深层成因和历史逻辑。围城之下,恶性党争、财政危机、军事痼疾、外交失策……本书带领读者身临其境,感受盛世轰然崩塌后的人间百态。

    5.本书给你一份危急时刻的国家生存指南,从与之相通的战略和决策层面,可以获得企业生存法则和管理指南。2019必读书!

    6. 从盛世到灭亡仅隔3年,北宋何以轰然崩溃?细致解构帝国内外的危机根源,深度发掘历史反思的现代启示。

    7. 和战两派的恶性党争、日益加剧的财政危机、痼疾难除的军事体制,以及昏聩不堪的外交策略,如何将内忧外困中的北宋一步步拖入万劫不复的深渊?

    内容简介——慧眼看PDF电子书

    本书追溯北宋末年靖康之难的完整历史细节,讲述宋、辽、金三方的和与战,聚焦北宋历史大变局的关键时刻,以及帝国由内而外全局性危局大爆发的前因后果。北宋宣和年间,帝国上下一片繁荣景象,然而盛世之下的隐患已成暗涌。财政困难、军事痼疾、恶性党争等内部危机,北方辽、金两国的军事威胁等外部危机,使得帝国渐成风雨飘摇之势。为“收复”作为战略屏障的燕云十六州,宋徽宗决定联金灭辽。宋金联盟虽然逐渐将辽国蚕食,但金国借此窥见北宋的虚弱,加之两国复杂的利益纠纷,金国转而南下攻宋。靖康元年(1126),金军第二次围攻汴京,十一月汴京城陷。北宋轰然崩溃,从盛世到灭亡仅隔三年。

    作者以兼顾宋、辽、金三方立场的史料记载为基础,用通俗流畅的叙事笔法,试图复盘靖康之难历史发生的过程,探寻北宋盛衰之变背后的深层成因,以及超越时代的镜鉴意义。

    作者简介——慧眼看PDF电子书

    郭建龙,自由作家,曾任《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出版作品:社科历史类“帝国密码三部曲”《中央帝国的财政密码》《中央帝国的哲学密码》《中央帝国的军事密码》;历史游记《穿越百年中东》;小说《告别香巴拉》;文化游记“亚洲三部曲”《印度,漂浮的次大陆》《三千佛塔烟云下》《骑车去元朝》;人物传记《一以贯之》;商业传记《势在人为》。

    目录——慧眼看PDF电子书

    楔子 从盛世到灭亡只用三年

    第一部 伟大的胜利

    第一章 繁荣之后

    四十二年不识兵

    盛世下的隐患

    商王世系与党争

    第二章 北方游牧区:衰老与新兴

    最成功的盟约

    从肘腋之患到心腹大患

    统兵的宦官与主战的叛徒

    第三章 最危险的和约

    和战之争

    三国的外交大竞争

    海上之盟

    第四章 各怀鬼胎

    渔猎民族的生活与外交

    主动权拱手相让

    突然加速的灭辽竞赛

    第五章 买来的胜利

    摇摆的军事与外交//071

    攻克燕京,漫天要价//075

    峰回路转的西京问题

    燕京的回归

    幕间 另一个版本的收复燕京

     

    第二部 战争与和议

    第六章 从和平到战争

    一位降将带来的艰难抉择

    按下葫芦起来瓢

    许亢宗使团观察记

    风雨前夜

    第七章 闪击战

    钳形攻势与制敌之道

    长驱直入

    临阵换帅

    逃亡的皇帝

    第八章 遗患无穷

    孤城守将

    短兵相接

    外交大溃败

    官家议和,百姓遭殃

    第九章 战争无厘头

    主战派得势

    劫营

    群体事件

    金人撤离

     

    第三部 汴京失陷

    第十章 再起波澜

    太上回銮

    和约遭遇执行难

    老将离去

    最无力的主战派

    第十一章 战端重启

    太原失陷

    长驱直入

    康王单飞

    第二次围城

    第十二章 汴京失陷

    合围

    攻与守的较量

    边打边谈

    装神弄鬼

    第十三章 艰难的谈判

    下风口的谈判

    皇帝亲临

    康王避难

    索求不已

     

    第四部 靖康之难

    第十四章 惊天之变

    永离龙庭

    失控的首都

    废黜赵氏

    第十五章 大楚政权

    宋朝版本的选举

    以九族换取一城生灵

    第十六章 战争中的女人

    卖妻女还债的皇帝

    男人之罪女人偿

    最详细的皇帝后宫报告

    第十七章 撤离

    部署撤退

    融入北方的血脉

    皇帝的结局

    画外音 人民真的在乎帝王吗

    第十八章 还政赵氏

    孟后听政

    迟来的康王

    回归均势

    尾声 消失的艮岳

    附录

    参考书目

    在线试读——慧眼看PDF电子书

    楔子:从盛世到灭亡只用三年

    在缺乏机械的古代,即便是皇权,在自然面前仍然是渺小的。 在颐和园中,有一块叫作青芝岫的巨大北派太湖石,这块石头长 8 米,宽 2 米,高 4 米,重量大约为 30 吨,如同一座巨大的屏风摆在乐寿堂前的庭院里, 这块石头发现于距离北京城几十公里外的良乡。如今,一个中型吊车和一辆重 卡,可以轻松地将它运送到陆地上的很多地方。 但在并不遥远的清代,还只能利用人力、畜力和简单机械,30 吨的重量就 成了巨大的负担。

    最初发现石头的人为了移动它而倾家荡产,只好弃置道旁。 乾隆皇帝也是动用了皇权的力量,才将石头移入颐和园中。 但如果是一块更大的石头呢? 比如,大约在北宋徽宗宣和四年(公元 1122 年),从南方的太湖中就发现 了一块巨型太湖石,大约有 15 米高(约合五层楼),需要近百人手牵手才能将 其环绕。凡是见过这块石头的人都会被它巨大的规模惊到,不由自主产生崇拜之情。石头也不是移往几十公里外,而是从太湖到千里之外的北宋首都汴梁(现 河南省开封市),当时的人们又该怎样才能完成任务呢? 这个任务交给了一个叫作朱勔的人,从现有的资料中,我们能够推断出朱勔是如何做到的。

    最好的太湖石是出于太湖水中,保留着水流冲刷的痕迹,这块大石也不例外。当人们潜水发现石头后,会绑上绳索,清掉淤泥,用大船将石头拖出水。但用船拖的办法对小石头都非常不易,更何况是大如居民楼的巨石?

    普通的船已经不够用了。根据记载,中国古代淡水中的船只最大载重量为2000石,实际使用载重量只有四分之一,也就是500石,大约折合30吨,只能勉强载得动青芝岫规模的石头,对于更大的则无能为力。

    为了移动这块石头,必须建造更大的专用船只才行。

    船建造完毕,将石头拖出水,才是运输的第一步。

    接下来要考虑的是保护石头。在运输中难免磕碰,但太湖石最大的价值在于它的身上布满了孔洞,让人们充满了浪漫的遐想。一旦这些孔洞损坏,价值就打了折扣。为了避免损坏,必须首先用胶泥将石头上的孔洞填上,外面再用掺了麻的胶泥敷上厚厚的一层,做成圆圆的球形,放在阳光下晒结实了,才能继续运输。

    这么重的石头陆路运输是不可能的,只有继续走水路。接下来,必须用大木头做成滚轮,将石头装船。运输船从太湖出发,进入京杭大运河的江南河段,从江南河北上进入长江,从长江岸边的江都(现江苏省扬州市)进入京杭运河的淮扬河段。从运河转入淮河,再顺着淮河的支流泗水北上,到达徐州附近水域。在徐州,石头将开始它的最后一段,也是最艰难的旅程。

    北宋时期,从徐州到达首都汴梁的河段是一条人工开凿的小河:汴河。

    获取正版《汴京之围:北宋末年的外交、战争和人》直达购买
    • 微信号
    • 网站问题、用户注册登录请联系站长,看到第一时间及时回复。
    • weinxin
    • 公众号
    • 慧眼看每日荐书,关键字找书,新功能陆续增加中,敬请关注!
    • weinxin
    huiyan
    • 本文由 发表于 2020-02-1600:03:35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huiyankan.com/202002160037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