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子东现代文学课 打开经典、打开民国、打开围墙的“见字如面”

    许子东现代文学课 打开经典、打开民国、打开围墙的“见字如面”

     

    编辑推荐——慧眼看PDF电子书

    理想国× 许子东 ——

    开讲啦!打开经典、打开民国、打开围墙的“见字如面”,有温度、有深度、有热血、有良知的“开箱之作”。

     

     12堂“民国范儿现代文学公开课——

    民国还可以这样读:鲁迅是一座山,后面很多作家都是山,被这座*的山的影子遮盖了,但张爱玲是一条河;现代作家中,凡是英美留学回来的就比较保守,凡是日本留学回来的就比较激进……20多年来一直在香港岭南大学(早于京师大学堂,被誉为“南岭北燕”)中文系教书的许子东教授,首次出版中国现代文学课的课堂实录,敞开“自己的园地”。所有课程由腾讯新闻直播,打开大学围墙,短期内滚雪球有几十万在线观看,网友点评:“听许子东老师讲课太有意思了!”

    ★ N 1次“开脑洞”的Open Mind——

    打个比方,如果巴金是朱古力牛奶,茅盾是卡布奇诺,老舍是红茶,那周作人就是上乘的龙井;沈从文不是农村的谢冰心,《边城》是这么多好人合作做了一件坏事;老舍字舍予,就是“放弃我”,名字真是预言,一个作家可以提前写出自己的命运;如果让李安来拍丁玲《我在霞村的时候》,可能比《色,戒》还好……经典课堂,原汁原味的名家现场。

    ★ 10位文学巨匠“打开”的现代文学入门书——

    还原历史现场,现代中国文学的群星闪耀时,鲁迅《我怎么做起小说来》,老舍《我怎样写〈骆驼祥子〉》,张爱玲《自己的文章》,沈从文《习作选集代序》……这是文学巨匠的发生时刻。重读经典,每一部经典里,都有一个今天的你,打开经典,打开你的世界。事关写作,本书不是传统的教科书,只是许子东的“一家之言”,讲国人国史,重温国语国文。

    ★ 1条“现代文学时间轴”拓宽视野——

    张爱玲晚年凄凉地死在洛杉矶,生活上、精神上似乎都“无家可归”……对照世界看中国,本书“时间轴”从1900年弗洛伊德《梦的解析》掀开世纪,到1949年奥威尔《1984》亮相上半叶,发现1925年有周作人《雨天的书》、菲茨杰拉德《了不起的盖茨比》,1934年有沈从文《边城》、米勒《北回归线》,1943年有张爱玲《倾城之恋》、萨特《存在与虚无》等等。

    ★ 11份“出色的”现代文学进阶书单——

    鲁迅写过砍头,沈从文写的砍头你知道吗?为什么革命的人成功了,他可能还是高老太爷?附上书单,夏志清《中国现代小说史》,钱理群、温儒敏、吴福辉《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陈平原《二十世纪中国小说史》,李欧梵《铁屋中的呐喊》,王德威《想象中国的方法》……汇集各时期同行出色研究,这不仅是一个人,还是一个学科一群知识精英的多年集大成。

    内容简介——慧眼看PDF电子书

    打开经典,有一种“年轻”叫沧桑,有一种“新青年”叫民国范儿,我们新文学的“新声”《狂人日记》如今一百年了……新的!旧的!更新的!文学的国语国语的文学!这一路,现代中国文学探出的每一步,背后已是星斗可见,而又跋山涉水的史诗历程。

    人可以消失,但“人的文学”,探讨人性的更深层,会留下来。

    本书源于许子东在香港岭南大学中文系的经典课堂实录,融会了几十年的积累,将来可扩展为一部相对完整的中国现代文学简史。

    鲁迅是一座山,后面很多作家都是山,被这座*的山的影子遮盖了;但张爱玲是一条河。这一堂堂现代文学课,囊括“五四”起源、各家流派,以及小说、散文、诗歌、戏剧,共12讲,可见鲁迅的“反省”、郭沫若的“创造”、茅盾的“矛盾”、巴金的“年轻”、老舍的“命运”、曹禺的“影响”、郁达夫的“苦闷”、丁玲的“扑火”、沈从文的“反潮流而动”、张爱玲的“无家可归”等等,文学承担民族—国家寓言。

    课堂实录的金句与神来之笔,化为小字旁批,约有160余条,大珠小珠,与正文相映成趣。另增11份许子东开列的进阶书单、10位文学巨匠的创作谈、1条中国现代文学时间轴,以及260多个详注,帮助打开民国时期的文学地图,打通更多的知识关联,更新认知视野。

    作者简介——慧眼看PDF电子书

    许子东,任教于香港岭南大学,兼中文系主任。生于浙江天台,早年求学华东师大,师从钱谷融,成名作《郁达夫新论》开启“新人文论”系列,成为“八十年代青年评论家”(包括赵园、陈平原、王晓明等),与陈思和负责修订过《辞海》的现代文学和作家条目。1989年应邀赴芝加哥大学做访问学者,后于加州大学进修,师从李欧梵,1993 年受聘于香港岭大。著作还有《许子东讲稿》(三卷),以及《呐喊与流言》、《为了忘却的集体记忆》、《当代小说阅读笔记》、《张爱玲的文学史意义》等,主编有《香港短篇小说选1994—1995》等,与王德威、陈思和合编有《一九四九以后》。此外,被列入凤凰卫视《锵锵三人行》的经典三人嘉宾组合(窦文涛、许子东、梁文道),近年有喜马拉雅FM、《圆桌派》、《见字如面》及腾讯网络公开课《许子东文学课》等。

    ◎ 作者的故事

    许子东,是“69届初中生”,他的同行里,王安忆、陈思和、陈平原等,都是第一代差不多完全没读中学的青年人,又是最后一代全体离城下乡的青年人,接受贫农下中农的再教育。他当过生产队副队长,砍柴,挑水,插秧伤了腰(因为插得好,需一步步往后蹲),返城做轧钢工人患了气喘病(因为火红的钢条在前,巨大的鼓风机在后)。曾被公社推荐参加县城高考,填报生物系志愿未果,后被荐入冶金局“大学”,一半精力读电气自动化,一半时间仍在发文学梦,但接到的多是感谢投稿的退稿信,直到失恋,废“铁”从文,“考研”上了华东师大中文系。

    他的“张爱玲之缘”,始于新婚之时,当时完全不知情,大学分配的教工房就在1949年张爱玲上海公寓所属的弄堂。后来“洋插队”在洛杉矶,只知神秘的张爱玲隐居于此,但真没想到她最后的住处就在“眼皮底下”,同用一个邮局,同一家复印店,可能还擦肩而过,而他心中正暗暗构思着张爱玲论文。再后来到香港的大学教书,这也是张爱玲生活写作过的城市。偶然,当然都是偶然。

    “眺望”其行踪,看似复杂,一个不把自己关在象牙塔里的文学教授,最关心自由的价值。他笑说自己的青春,在没有饭岛爱、苍井空的红色时代。在这个世界上,说真话常常要付出代价,但一个惩罚说真话的社会,则需要付更大的代价。他发现“郁达夫式的苦闷”(郁闷)有两个关键词,一是“民族”,二是“性”,跟今天的网络热点几乎一致。2000年以来,完全在人生计划之外,越界上了凤凰台《锵锵三人行》,这一上成了《老友记》,反而令几十年教书生涯似乎毫无影响。但他对中国文学一直专注,说到底,“我就是一个教书匠”。

    他如实写过自己的以上故事,只是想说明一个过程:“废铁是怎样炼成的”……

    目录——慧眼看PDF电子书

    【自 序】不可能完美的“经典课堂”

    【第一讲】现代文学与“五四”文学革命

    第一节 什么是“中国现代文学”

    时间、空间、语言和性质

    与西方现代主义的分别

    与中国古代文学的分别

    第二节 留学生们的救国之道

    关于“五四”的不同看法

    中国文学担任的家国使命

    现代作家们的家庭规律

    一个并不例外的例外者

    第三节 两篇文章启动了文化政治的大变革

    胡适:《文学改良刍议》

    陈独秀:《文学革命论》

     

    【第二讲】鲁迅是狂人还是阿Q?

    第一节 北大与《新青年》的分化

    胡适与“整理国故派”

    “改良”与“革命”

    陈独秀离开北大

    第二节 “永远正确”的鲁迅

    关于鲁迅的评价

    关于鲁迅的研究

    第三节 从周树人到鲁迅

    人生中的几件大事

    “铁屋”启蒙的悖论

    第四节 鲁迅与几个女人

    甘愿被旧文化束缚

    最早的启蒙思考

    好在有许广平

     

    【第三讲】鲁迅对“五四”的怀疑和反省

    第一节 《狂人日记》:唯一看破礼教吃人的人,投降了

    “疯”与“狂”之区别

    “吃人”的写实与象征

    个人与群体的对立

    进化论和鲁迅的怀疑

    第二节 《阿Q正传》:喜剧始,悲剧终,一个象征性的预言

    “阿Q”这个名字

    “精神胜利法”的层次和界定

    对革命的象征性预言

    第三节 《肥皂》与《伤逝》

    又曲折又美丽又变态的性幻想

    对“五四”启蒙主题的活生生的反省

     

    【第四讲】周氏兄弟与二十年代的美文(陈平原主讲,存目)

     

    【第五讲】郁达夫:民族·性·郁闷

    第一节 中国现代文学的青春期

    一幅文坛的纷争地图

    文学研究会:文学是为人生的艺术

    创造社:文学是为艺术的艺术

    第二节 郁达夫的生平

    模拟的颓唐派,本质的清教徒

    可以做朋友,不能做丈夫

    他究竟被谁杀掉?

    第三节 “颓废”与“色情”

    《沉沦》:性的苦闷

    《春风沉醉的晚上》:生的苦闷

     

    【第六讲】莎菲与丁玲:飞蛾扑火,非死不止

    第一节 冰心与凌叔华:幸福女作家的代表

    两类不同的中国现代女作家

    冰心的《超人》,是对应“狂人”的

    凌叔华的“绣枕”

    第二节 丁玲:出走的娜拉,真正的女权英雄

    丁玲这一辈子,太值得拍电影了

    创造了延安文艺最好的成绩

    早在九十年前,丁玲就敢写女性的情欲和追求了

     

    【第七讲】“五四”新诗的发展

    第一节 没有新诗,就没有“五四”

    “诗”是比“文学”更早出现的概念

    最早的新诗诗人

    草创阶段的代表作

    第二节 现代诗歌四章

    《炉中煤》的崇高,《雨巷》的优美

    《死水》的审丑,非常厉害的颠覆

    意象的变化发展非常重要

    《断章》有三种解读

     

    【第八讲】文学与政治之间的茅盾

    第一节 现代散文三章

    《立论》:如果鼓励说假话,这个社会就会腐化

    《故乡的野菜》:胃比脑袋重要,本我比超我重要

    《“春朝”一刻值千金》:春天睡懒觉的两个理由

    第二节 茅盾:最典型的中国现代作家

    文学与政治的悲欣交集

    《创造》:启蒙者唤醒了民众,却被民众抛弃了

     

    【第九讲】曹禺对中国现代戏剧的影响

    第一节 中国现代戏剧与《茶花女》

    对中国来说,现代戏剧是一个全新的文类

    《茶花女》的影响非常大

    真正创作早期话剧的几个人

    第二节 其他人的戏剧加在一起,等于一个曹禺

    《雷雨》:最早的作品就是最好的作品

    《日出》:一个社会的横截面

    一个女人怎么堕落,最少有三种完全不同的写法

     

    【第十讲】老舍、巴金的生平与创作

    第一节 巴金:一生坚持青年抒情文体和革命心态

    巴金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意义

    《家》:年轻的、新的就是好的

    第二节 老舍:一个作家可以提前写出自己的命运

    舍予,就是“放弃我”,名字真是预言

    《断魂枪》:这个时代不配这样的好东西

    《骆驼祥子》:老舍在写我们自己,在写今天的中国

     

    【第十一讲】沈从文与三十年代“反动文艺”

    第一节 一辈子不接受城市

    凡写乡村,都很美好;凡写城市,都很糟糕

    很多作家想不出来的故事,他都是真的见到的

    第二节 《丈夫》:屈辱比优胜的感觉深刻得多

    “反动”,就是反潮流而动

    严肃文学中的屈辱感

    第三节 《边城》:这么多好人合作做了一件坏事

    中国乡土文学的重要人物

    沈从文不是农村的谢冰心

     

    【第十二讲】 鲁迅是一座山,但张爱玲是一条河

    第一节 “五四”主流文学史无法安放的作家

    对“五四”新文学的反驳与挑战

    生活上、精神上似乎都“无家可归”

    第二节 《第一炉香》与《倾城之恋》

    《日出》之前的堕落故事

    女人第一次发出这么不浪漫的声音

    【注 释】

    【附 录】中国现代文学时间轴

    获取正版《许子东现代文学课》直达购买
    • 微信号
    • 网站问题、用户注册登录请联系站长,看到第一时间及时回复。
    • weinxin
    • 公众号
    • 慧眼看每日荐书,关键字找书,新功能陆续增加中,敬请关注!
    • weinxin
    huiyan
    • 本文由 发表于 2020-05-0712:37:23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huiyankan.com/202005071251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