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慧眼看PDF电子书
一本书彻底搞懂看病就医全流程,让一进医院就被搞晕的你,轻松厘清从挂号、治疗到手术、住院的就医全部基本操作!
- 有趣又有料的医学故事,让医学知识寓教于乐
医院都是怎么命名的?医生真的能边做手术边听歌吗?遗传病是怎样按照性别来遗传的?为什么我们还不克隆人?篇篇“爆款”文章,将复杂的医学知识讲得清晰、易懂。
- 湛庐文化出品
内容简介——慧眼看PDF电子书
如果可能,每个人都希望一辈子不和医院打交道,但就算身体再健康的人,也免不了会有个头疼脑热。与其逃避,不如提前做好准备,了解医院、医生等这些你必然会遇到的“朋友”。
作为没有接受过医学训练的普通人,你在看病就医的过程中,一定遇到过各种各样的困惑。比如,生病去医院究竟该挂什么科?普通号、专家号、专家门诊应该如何选择?传染病来袭应该怎么做?做手术、住院的流程是怎样的?应该怎么选择体检项目?这些医生经常被患者问道的问题,都会在《学会看病》中一一得到解答。
除了看病过程中常见的问题,你还可以从书中了解到医学发展史中有趣的小故事、冷知识,更加全面地了解医院、医生,并从中学到很多医学常识。
《学会看病》从认识自己的身体到认识医疗体系,从挂号、治疗到手术、住院,从看病治病到养生保健,从思考现实到展望医学未来,让你快速定位看病就医的关键步骤。
作者简介——慧眼看PDF电子书
徐昊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主治医师,华中科技大学与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联合培养医学博士。
曾在国内外多家知名院校交流学习,发表多篇英文学术文章,深谙中美医疗现状。
积极科普医学知识,通过知乎、抖音号“Dr. X”和微信公众号“Dr. X的医学江湖”,关注个体就医感受,分享健康干货知识。
目录——慧眼看PDF电子书
推荐序 我曾经是一个不称职的医生(田吉顺)
Part 1 看病之前:你的“医商”够吗
01 为什么社会进步了疾病并没有消失
02 医院是怎么来的
03 什么样的人才算是医生
04 向医生朋友求助要注意些什么
Part 2 看病之时:哪些误解是必须纠正的
05 如何选择体检项目
06 受了外伤看内科?到底应该怎么挂号
07 如何让你放心地把药吃进肚子里
08 打什么针最疼
09 如何选择感冒药
10 如何简单区分“需要赶紧去就医的头痛”和“痛着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头痛”
11 传染病来袭时,我们该怎么做
12 突发意外时,哪些急救技巧既简单又有效
13 献血时有什么注意事项
14 当医生说法不同时,你该听谁的
Part 3 不得不手术时:我们该如何面对恐惧
15 我们如何剖析自己的身体
16 手术麻醉前应该注意什么
17 手术时是如何消毒的
18 医生真的能边做手术边听歌吗
19 手术同意书就是生死状吗
20 外科手术中有哪些“黑科技”
21 住院手术全流程详解
Part 4 看病之外:你了解的信息是科学的还是道听途说的
22 你会一直胖下去吗
23 现代医学如何帮你变美
24 哪种避孕方式既安全又有效
25 遗传病是怎样按照性别来遗传的
26 传统养生可以信几分
27 总是不开心,你抑郁了吗
28 面对死亡你做好准备了吗
Part 5 明天之前:我们能否对抗衰老、疾病和死亡
29 人类和疾病的战争谁赢了
30 疾病是变强了还是变弱了
31 癌症真的是万病之王吗
32 人类还有什么器官不能换
33 为什么我们还不克隆人
34 现代医学到底是聪明的还是愚笨的
35 愚昧和科学:医学的真谛是什么
前言——慧眼看PDF电子书
我曾经是一个不称职的医生
2007 年硕士毕业,我开始从事妇产科医生的工作。那时候,我已经取得了执业医师资格证并在医院注册,是一个合法的执业医师。但是,我真正开始反思医生这个职业和思考这份工作的意义,却是在5年之后。
2012 年,我的太太怀孕了。我以孕妇家属的身份,真正全程参与了一次孕产过程。一直到 2013 年初我的女儿诞生,我才愕然发现:一个孕妇所真正经历的和我每天工作自以为的竟然那么不同!然后我进一步反思了自己之前的从业经历,最终不得不痛苦地承认:过去的5 年多,我实在是太不称职了!
从准备怀孕开始,我的太太就非常紧张、焦虑。由于工作、年龄等各方面的因素,在某个时间段内怀孕、生孩子成了她那段时间最重要的“KPI”(关键绩效指标)。这时候我发现,我作为医生给出的哪怕是一个简单的建议,在她那里都可能是加重她焦虑情绪的重重的砝码。
更要命的是,孕妇的这种焦虑情绪不会随着怀孕成功而减弱;恰恰相反,随着孕周不断增加,检查项目不断增多,令孕妇紧张、焦虑的元素也在与日俱增。胎儿畸形筛查、妊娠期并发症……似乎每次产检总能发现一些令人担心的指标异常。后来情况严重到,每到产检的前一天,我的太太就会紧张得睡不好觉,生怕再发现什么新的异常情况。
除了情绪上的紧张、焦虑,孕期还会给孕妇带来生理上的改变和不适感。这时候我发现自己作为一个妇产科医生,除了告诉她“你有哪些问题”之外,在帮她改善生活质量方面几乎是无能为力的。很多时候,我知道某些做法可能会有这样的风险或者那样的可能,但应该如何避免、怎样改善呢?我发现我其实并不知道,我的有些建议甚至还是错误的!
在工作了5 年之后,我发现自己之前从老师那里学来的一些经验已经过时,甚至有些经验其实是医生出于自己的利益最大化,而非为了患者的利益而给出的建议。在我太太怀孕之后,我才更加细致地去查阅了更多文献资料,才知道自己之前所犯的错误是多么愚蠢。而且我发现自己之前所做的工作,更多的只是在拿一些可能的风险来吓唬患者,并没有给出应有的支持。
医生的格言是“偶尔治愈,常常帮助,总是安慰”。而我经常拿“偶尔治愈”来做借口,却忽视了医生最重要的职责——“帮助”和“安慰”。
尽管如此,我的太太已经非常幸运了——她的丈夫就是妇产科医生。如果她有什么问题,可以马上得到答案;如果她要去医院做检查,有人会提前给她排队付好钱、挂好号,她自己就省去了焦急等待的劳苦;报告单出来之后,她不必再去排队看医生,可以第一时间从自己丈夫那里得到解答。
以上这些对于绝大多数孕妇来说,都是令人羡慕的“特权”了。她们不得不挺着大肚子一趟趟地跑医院、找医生,排队等待,茫然无措。然后最终从医生那里得到的诊断可能都不够发一条140字的微博,甚至连对错都不能保证,更不要说医生对孕妇生活和情绪上的关心了。而我,曾经就是那样的医生!
曾经的我作为医学生和年轻医生,深深地为医生这个职业鸣不平,认为社会对医生不公,医生付出太多、得到的回报太少,进而总是牢骚满腹、怨气丛生。直到经历了那段作为孕妇家属的时光,我才重新认清了自己的问题。医生确实有自己的苦衷,但是这个社会上哪个职业没有自己的苦衷呢?而在医患关系中,医生是占有资源的一方,也是这个关系中强势的一方。因此,医生才是缓解医患矛盾时需要做出最大努力的那一方。
人的天性决定了人总是从自己的角度思考问题,以至于自身的不足会成为一个人最大的盲点。而只有在作为患者或者患者家属时,我们才有机会从外部视角重新思考自己作为医生的身份。
徐昊医生的这本书讲的是医学常识。在我看来,很多常识连医生都未必知道。这本书,最应该学习和反思的群体,恐怕是医生;而中国最应该被科普的群体,可能也是医生。
丁香医生医学总监
田吉顺
- 微信号
- 网站问题、用户注册登录请联系站长,看到第一时间及时回复。
- 公众号
- 慧眼看每日荐书,关键字找书,新功能陆续增加中,敬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