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字如来 张大春为你说文解字,见字,如见故人来

    见字如来 张大春为你说文解字,见字,如见故人来

     

    编辑推荐——慧眼看PDF电子书

    1、 张大春的字里人生,见字,如见故人来——“酒”字从酉,老而变化,却是青春里的落花一盅;“冰”字冷冽,却让他见识冰心有不与世争的温度;“春”字常在,写春联的往事,勾起怀念父亲的深情。张大春的说文解字,见自我、见故人、见平生,看见每个字的来历,也看见与字相逢的生命记忆。

    2、 一个字长途跋涉来到我们面前,已经不是它出发时的模样——甲骨文充满想象力的文字造型、同源字词发展壮大的神奇旅程、偏旁部首引领的抱团小聚落……汉字精彩的溯源、发散之旅,配以作家手书小楷、字词辨正考题。当真正的学习展开的时候,每一个单独的字,都是文言文。

    3、 接续林语堂、梁实秋,重拾当代没落的汉字课——林语堂将汉字文化介绍到西方,梁实秋写“字词辨正”专栏,为读者普及汉字通识;继《认得几个字》《文章自在》之后,作家张大春续写字词起源故事,以认字的流程想象文化教养的浸润历程,为两岸的语文教育尽绵薄之力。

    4、 四十六个有温度的汉字,讲述汉字里的中国文化——本书收录字词:礼貌、害怕、勇敢、英雄、慈悲、幽默、旅、爱、信、笑、春、醉、肥、赞、龙、食、鬼、神、病、痴等。

    5、 当当独家定制版,张大春手书《见字如来》毛笔字帖——十张定制字帖,仿宣纸质感,带给你上佳的书写体验,精选书中十个汉字/词,在笔墨间品味汉字文化。

    字帖字解:

    害怕

    “怕”字本无恐惧之义,一“心”加一“白”,表内心恬静、单纯高洁。

    礼貌

    外表不像样,就没有本质;这是中国人讲礼的精神。

    勇敢

    在金文中,“勇”是一只手拿着一支短兵器。

    英雄

    堪称英雄豪杰者,他们肯做的牺牲也与常人迥异。

    慈悲

    孝、慈本是一回事——能孝必慈,能慈必孝。

    父母

    母亲孕育生命,但是作为字的“母”,却充满了误会。

    古人说花开是“花笑”,那么“天笑”呢?是指闪电来了。

    “酒博士”是榷酿酤酒之人,“茶博士”是伺候茶水之人,“染博士”则是染布的工匠。

    爱字的光谱是很宽的,从大爱到私情,甚而从有情到无情,都可用此字表示。

    人若宽心不怕肥——大丈夫何患无腰?

    内容简介——慧眼看PDF电子书

    自认没有散文行世资历的张大春,六年前接下《读者文摘》的专栏邀请,起因于他愿意学习前辈梁实秋先生当年在该刊主持的专栏“字词辨正”,借着重新辨识文字,写字词源起故事,同时为这个时代没落的汉字文化尽力。见字,如见故人来。本书收录的四十六篇说文解字,每一篇都有一段“得胜头回”,说的是作家生命里与字相逢的风景、际遇,后文便是关于汉字的形、音、义与词组的说解、甚至延伸变化:人若宽心不怕“肥”、“醉”里乾坤大、“旅”字的长途旅行……字与词,在时间的淬炼之下,已经不只是经史子集里的文本元素,更结构成一代人鲜活的生命经验;作家往往回到最初学习或运用这些字词的情境之中,把那些和生活事实熔铸成一体、又可能随风而逝的字词一一揭露、钻探、铭记。对任何人来说,生命只走过一回;但是字却将之带回来无数次——只要你愿意读。

    作者简介——慧眼看PDF电子书

    张大春,台湾作家,1957年出生,祖籍山东济南。

    好故事,会说书,擅书法,爱赋诗。著作等身,曾获多项华语文学奖项。近作《聆听父亲》、《认得几个字》、《大唐李白》系列、《文章自在》、“春夏秋冬”系列等。

    张大春的作品着力跳脱日常语言的陷阱,小说充斥着虚构与现实交织的流动变化,具有魔幻写实主义的光泽。二十世纪八〇年代以来,评家、读者跟着张大春走过早期惊艳、融入时事、以文字颠覆政治的新闻写作时期,经历过风靡一时的“大头春生活周记”畅销现象,一路来到张大春为现代武侠小说开创新局的长篇代表作《城邦暴力团》,以及开拓历史小说写法的《大唐李白》系列,张大春坚持为自己写作、独树风骨的创作姿态,对华语文坛起着难以估量的影响力。

    目录——慧眼看PDF电子书

    序 见字如见故人来

    壹 见自我

    别害怕!每个字都是文言文

    礼是礼、貌是貌,因貌而知礼

    无所用心,不如博上一把

    人若宽心不怕肥

    醉里乾坤大

    歧路之羊何其多

    赛季开门

    人生勇敢果艰难

    病字仍须识字医

    一个小宇宙

    魔与骗的欺迷之障

    纷纭众说到繁春

    应知痴字最深情

    天下的妈妈一样说

    一字多少周折

    我变、我变、我变变变

     

    贰 见故人

    关于龙,我们有些误会

    英雄不与常人同

    蛇龙百变岂虚与?

    认栽?认认这个灾

    信不信由你

    慈悲的滋味

    母,除了伟大,还有很多

    咬牙切齿说分明

    食之为德也,美矣

    瘦比南山猴

    冰与寒,漫长的历程

    提壶醒眼看人醉

    相邻两字是天涯

    风中之竹开口笑

    旅字的长途旅行

    工夫就是真功夫

    幽默之余妙趣多

    相邻幽菌亦天涯

    叁 见平生

    你什么控?我赞了!

    爱的光谱何其宽广?

    一个亲爹天下行

    养生之道道无穷

    落籍东风不藉春

    神,不假外求

    鬼是人的无知?

    蹄痕犹在鞭风里

    一丝鼻息万般情

    非说清楚不可

    甘心说得甜滋味

    老有所归

     

    附录

    我读与我写———一个书法观众的场边回忆

    论书五律——张大春二十首读帖心得

    前言——慧眼看PDF电子书

    序 见字如见故人来(张大春)

     

    在讲唱文学的开头,有一段用以引起下文主题的文字或故事,在唐变文叫“押座文”(让在场座客专注而安静下来的一段文本),宋代以后的话本有一个特别的形式,从唐代讲唱文学的押座文形式承袭演变而来,意思就是说:讲唱者在引出正文或主题之前,先另说一段意义或情境相关的小故事,这种故事一方面能针对稍晚要说的故事、要发的议论做一些铺排,另一方面,也有安定书场秩序的作用,这种段落,一般称之为“得胜头回”,也写作“德胜头回”。

    是不是在书场之中运用了祝福军队作战胜利所演奏的凯歌旋律?有人这么推测。不过,更可能是在庶民语词里,借用了“得胜”一词,所表达的却是对人发财、得利、成功……的祝福。这是一个口彩,让观众一听到就开心—尽管也许是个令人悲伤的故事。

    见字如来》收录的四十六篇说文解字的文章里,每一篇都有一段“得胜头回”,说的是我生活中的一些小风景、小际遇。这些风景和际遇多少和后文之中所牵涉的字符构造、用字意义、语词引申等等方面有关。一部分的故事甚至与我的世界观和价值观都有密切的联系。

    更具体地说:对我而言,有许多字不只是具备表意、叙事、抒情、言志的工具。在探讨或玩味这些字(以及它们所建构出来的词组)之时,我往往会回到最初学习或运用这些字、词的情境之中,那些在生命中有如白驹过隙、稍纵即逝的光阴,那些被现实割据成散碎片段的记忆,那些明明不足以沉淀在回忆底部的飘忽念头,那些看似对人生之宏大面向了无影响的尘粉经验,也像是重新经历了一回。

    这样的经验无时无之。最奇特的一次是在机场休息室的公共厕所里,正在面壁之际,忽然之间相邻便斗的使用者大大方方跟我说起话来:“张先生!对不起、打搅啊!我知道你懂很多字啊,那我就有一件事不明白,要跟你请教了─我记得我小时候学的厕所都叫‘茅司’,现在都没有这样念的了,是吧?这是怎么回事?一个字,过个几十年,就不一样了吗?你说奇怪不奇怪啊?”

    “茅司坑?”从反射神经冒出来的答复,我记得这个词汇。

    “对对对,茅司坑。茅司嘛,就是茅司嘛!”那人抖了一抖,接着说,“没错罢?我记得没错的。茅司。现在跟谁说茅司,人都不信!奇怪了。这一下好,你说有就有,以后我就跟人说,我问过你了。”说完,也没有要我继续解释下去的意思,他就心满意足地离开了。

    面对着瓷砖和便斗,我忽然想起一九八○年夏天,召开一个会议,许多留外学人应邀返回台北住在当时名为“三普”的大饭店,我代表报社副刊去接待几位学人,其中一位是历史学者余英时。我们在“三普”楼下大厅会面,寒暄了一阵,准备进入采访阶段,余先生忽然招手叫服务生过来,问道:“请问,你们的茅房在哪里?”那服务生一脸茫然的表情,直到今天我还记忆犹新。

    字与词,在时间的淬炼之下,时刻分秒、岁月春秋地陶冶过去,已经不只是经史子集里的文本元素,更结构成鲜活的生命经验。当一代人说起一代人自己熟悉的语言,上一代人的寂寥与茫昧便真个是滋味、也不是滋味了。我始终没有忘记余英时先生说“茅房”二字的时候,顺口而出,无比自然;显然年轻人听来一时不能入耳,恐怕也无从想象:茅房就是“W.C.”,更无从明白茅茨、茅厕之窳陋建筑究竟如何设计使用。不过,我猜想上世纪八十年代那位“三普”大堂的服务生应该也不会狐疑太久,甚至,她当下就忘记听见了什么外国语。

    然而我记得,记得之后还会形成一种蠢蠢欲动的推力,让我想要把那些和生活事实镕铸成一体、却又可能随风而逝的字词一一揭露、一一钻探、一一铭记。

    于是,这些我姑且称之为“得胜头回”的段落之后,便是关于字的形、音、义与词组的说解、甚至延伸变化。这一部分的内容原本来自我多年以来为《读者文摘》杂志所写的一个专栏,专栏名称“字词辨正”。

    不过,早在数十年前,还是林太乙女士主持《读者文摘》编务的时代,便已经邀请散文家、也是翻译家梁实秋先生开创了这个专栏,每一两个月,就会刊出一次,当时我还在初中就学,每一次拿到当期杂志,总会先读这份“考卷”—十道四选一的选择题,考验读者对常用字辞文义的了解程度,记忆中,每十题答对两题以下是“差”,答对三到五题是“可”,六到七题是“良”,八到十题是“优”。我的程度从来没有超越过“可”;可是我对于这个专栏的兴味则远超过“开怀篇”,而且在记忆中,我还常因为自己的答案错得离谱而乐得哈哈大笑—其开怀之效果不亚于读笑话。

    梁先生晚年不多写作,专栏易手,一度由电视台《每日一字》《每日一词》节目的撰稿人、也是作家林藜(本名黎泽霖)操刀,持续了不多久,又中断了。林藜先生于二○○一年过世,而这个曾经复活过的专栏,于我而言已经收纳在典型的二十世纪风华档案之中,它若是在本世纪还能出现,应该是天大的意外。

    然而生命中总还是会发生些意外的。

    二○一一年,《读者文摘》国际中文版的编辑张青和陈俊斌向我约专栏稿,我觉得自己没有以散文行世的资历,岂能擅开专栏?不过,如果能承接梁、林二位前辈所曾从事的工作,倒是可以为文字辨识教育略尽绵薄之力。较之于两位前贤,我是幸运得多了,我的总编辑多给了两页空间;如此一来,就有充分的篇幅让读者在猜谜之余还能够获得解谜的乐趣。十个考题的对错分明,乃是知其然;多了两页说解,便还能够从文章里识其答对答错之所以然。

    如果你要问我:书名为什么要叫见字如来?这本书跟如来佛有什么关系吗?的确,“如来”(梵语Tathāgata)二字脱不开它在佛教或佛学里的诠释。不过,我的学问没有那么大,顶多只能就这两个字最浮泛的意义来说:“如”,好像;“来”,来了、接近自我了。如来,就好像来了一样。什么来了?就说是每一个字背后所启迪的生命记忆来了罢。对任何人来说,生命只走过一回;但是字却将之带回来无数次——只要你愿意读。

    获取正版《见字如来》直达购买
    • 微信号
    • 网站问题、用户注册登录请联系站长,看到第一时间及时回复。
    • weinxin
    • 公众号
    • 慧眼看每日荐书,关键字找书,新功能陆续增加中,敬请关注!
    • weinxin
    huiyan
    • 本文由 发表于 2020-07-1410:00:03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huiyankan.com/202007141067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