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明社会 德国哲学界的新星、新生代哲学家韩炳哲,洞穿数字媒体时代的群体狂欢和孤独个体之镜像

    透明社会 德国哲学界的新星、新生代哲学家韩炳哲,洞穿数字媒体时代的群体狂欢和孤独个体之镜像

     

    编辑推荐

    • 这是一本怎样的书?

    本书是韩炳哲作品系列之八。透明是今日社会的规则。它触及政治、经济、个人生活的方方面面,对于民主进程尤其意义非凡。每个人都可以获取每个方面的信息;每件事,每个人都变为透明,从后资本主义世界用来实行控制的各种手段和机器中摆脱了出来。

    但讽刺的是,透明也有其自身的阴暗面:没有神秘感,没有阴影,没有细节。透明意味着隐私消失,同质化,信任感也将崩溃。收集更多信息的焦虑并不必然产生知识和信仰。信息技术造成了一种幻象,人们可以掌握全部信息并实现持续的控制,但我们真正需要的是恰当的理解和解释。在本书中,作者认为透明是一个伪概念,是当代迷思中强有力且有害的一个。

     

    2.作者是一个怎样的人?

    (1)韩炳哲被誉为“德国哲学界的一颗新星”(西班牙《国家报》)。他回归哲学的人文传统和批判传统,在学院化的哲学研究之外,独辟哲学写作新境界,在数字媒体时代照察社会情况和人类心灵,被誉为“互联网时代的精神分析师”(杨小刚)“大数据时代的哲学批判指南”(思郁)。

    (2)兼具韩国人的浪漫气质和德国哲学传统的理性批判精神。韩炳哲对当代社会的洞察深刻,剖判犀利,而其内在的精神诉求却是宁静沉思的、美学意义的生命存在,具有“东方哲人的细腻与韵味”(夏可君)。

    (3)哲学小品式的文字风格,长于思辨,而又胜在言传。韩炳哲的作品简洁、明快,“充满灵性,锋芒毕现”(贾克防)。诸位中译者的认真细致和精敏才思也为中文版增色颇多。

    (4)法国哲学家阿兰•巴迪欧为其《爱欲之死》作序。韩炳哲在欧美已产生较大影响,作品被译成近20种文字,包括巴迪欧在内的诸多学者对韩炳哲做出了回应和评赞。

     

    3.中文版作品及其评价。

    (1)韩炳哲作品系列图书共9种,包括了作者主要和有代表性的作品,是中文世界系统和精华的韩炳哲作品选集。已出齐。

    (2)在国内学界迅速觅得知音。来自哲学界、艺术界、文学界、传播学界、IT界的诸位大咖分别对韩炳哲及其作品做出了积极回应和高度评价。

    内容简介

    当今社会,到处洋溢着“透明”的热情,而人们的当务之急是培养一下对距离的热情。

    距离羞耻心无法被纳入资本、信息及交际的高速循环。因此,人们便以“透明”的名义消除了所有谨慎的回旋余地。它们被照得通亮,被剥夺殆尽。世界也因此变得更加无耻、更加赤裸。

    恰恰于信任不在时,人们对“透明”的呼求声才愈发响亮。在以信任为基础的社会中,人们是不会执意要求透明的。透明社会是一个不信任的、怀疑的社会,由于信任日渐消失,社会便开始依赖监控。对透明的大声呼求恰恰表明,社会的道德基础已然脆弱不堪,真诚、正直等道德价值越来越失去意义。

    作为一项新的社会命令,透明正在取代日渐式微的道德审查机构。

    作者简介

    韩炳哲(Byung-Chul Han),德国新生代思想家。1959年生于韩国首尔,80年代在韩国学习冶金学,之后远渡重洋到德国学习哲学、德国文学和天主教神学。他先后在弗莱堡和慕尼黑学习,并于1994年以研究海德格尔的论文获得弗莱堡大学的博士学位。2000年任教于瑞士巴塞尔大学,2010年任教于卡尔斯鲁厄建筑与艺术大学,2012年起任教于德国柏林艺术大学。他的主要研究领域是18—20世纪伦理学、社会哲学、现象学、文化哲学、美学、宗教、媒体理论等。作品被译成十几种语言。西班牙《国家报》(El País)誉其为“德国哲学界的一颗新星”。

    清新的文风,清晰的思想,深察洞识,切确而犀利的论述,这都让韩炳哲对于数字信息时代人类精神状况的分析批判,显得尤其重要而富于启发。

    目录

    肯定社会

    展示社会

     

    证据社会

    色情社会

    加速社会

    亲密社会

    信息社会

    揭秘社会

    监控社会

    注 释

    获取正版《透明社会》直达购买
    • 微信号
    • 网站问题、用户注册登录请联系站长,看到第一时间及时回复。
    • weinxin
    • 公众号
    • 慧眼看每日荐书,关键字找书,新功能陆续增加中,敬请关注!
    • weinxin
    huiyan
    • 本文由 发表于 2020-09-2022:34:23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huiyankan.com/202009202281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