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中国成功化解了1949—1952年的第一次通胀危机,其经验不仅对其他深陷“发展陷阱”的发展中国家具有指导意义,也正是解决我国现在经济问题之关键。吸纳中国本土的成功经验,使中国经济平稳增长,才能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抓住中国的机遇。
内容简介
本书是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化解第一次危机的经验总结,全面土改让总人口88%的农民脱离了城市现代化危机,回归传统小农经济,由此形成了多样化的面广量大的实体经济,得以让民国延续下来的高通胀实现了软着陆,成功化解了危机。化解第一次危机的成功经验,成为构建中国基本经济制度的最初依据。此外,很多发展中国家在获取独立主权之初,都遭遇了类似的危机,归纳中国经验,对发展中国家具有普遍性意义。
作者简介
温铁军,1951年生,中国著名经济学家,“三农”问题专家。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六届学科评议组农林经济管理组成员。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温铁军教授从教之前,曾有过多年工农兵生活经历和农村试验区调研经验,并在多个国家和地区做学术考察、交流和参加国际会议;被媒体称为“用脚做学问的学者”。主要研究领域包括国情与增长、制度变迁、乡村治理与乡村建设,农村财政金融税费体制改革、发展中国家比较发展研究等。研究成果曾获国务院农研中心、国家体改委、国家科委等中央五单位联合颁发的“农村改革十周年优秀论文奖”、农业部农研中心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等多项奖励。 著有《中国农村基本经济制度研究》、《三农问题的世纪反思》、《解构现代化》、《我们到底要什么》、《认识与实践的对话》、《解读苏南》等多本专著。
目录
序 言 中国“去依附”靠的是亿万农民
第一章 概述:“土改红利”>“旧危机 新危机”
第二章 导论:“国民经济三年恢复期”的危机解读
第三章 背景:民国危机与解放区折实货币
一、从白银危机到法币危机
二、民国时期的各类纸币斗争与高通胀
三、“物资本位”货币体系的解放区实践
第四章 危机:财政赤字、通胀危机与土地革命
一、人民币诞生:危机的终结还是延续?
二、人民币“维稳”:“物资本位”——破解纸币危机
三、土地财产重新分配和农村组织化建设——降低征粮成本
四、有组织地投入劳动力进行水利建设
五、货币下乡并沉淀,农村成为增发货币的吸纳场
第五章 演化:私人原始资本积累与城乡二元结构下工业品下乡
一、治理高通胀后的城乡经济疲软
二、城乡市场交流的成就与受到的限制
三、价格“剪刀差”的政策悖论
四、资本原始积累与城乡二元结构的矛盾分析
第六章 转型:政府逆周期调节、国家资本崛起与“三反”“五反”
一、第一次逆周期调节
二、抗美援朝与“三反”“五反”
三、第二次逆周期调节
四、国家资本的初步壮大
第七章 结语:对发展经济学的创新和对发展中国家的启示
- 微信号
- 网站问题、用户注册登录请联系站长,看到第一时间及时回复。
- 公众号
- 慧眼看每日荐书,关键字找书,新功能陆续增加中,敬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