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充满人情味的多元社区日渐衰落,千篇一律的连锁品牌入驻,城市的记忆正在消失
——简·雅各布斯(Jane Jacobs)在1961年写下《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探讨纽约西村的魅力从何而来——小而有变化的街道景观,多样化职业、阶级与种族的居民,文化上的多样流派。50年后,本书作者彼得·莫斯科维茨大学毕业回到纽约,发现自己长大的西村面目全非:中产家庭的住宅变成了高级公寓,熟悉的食品店变成了陌生的咖啡馆,琳琅满目的各色古董店铺被连锁品牌商店所取代……充满童年回忆的建筑被推倒、重建,取而代之的是闻所未闻的财富象征。天价房租迫使他搬离西村,在郊区辗转安身;然而在每一处新的居住地,同样的剧情都在重复上演。他被自己长大的社区驱逐,又在新的安身之地扮演着驱逐他人的角色。
★打碎文化与消费偏好选择的谎言,发现城市不再宜居的真相
——房租不断上涨、连锁品牌入驻、熟悉的面孔越来越少、在地文化逐渐消失——这就是缙绅化:旧社区在重建后因地价及租金上升,吸引高收入人群迁入,原有的低收入者不得不迁往条件相对较差、生活成本较低的地区生活。但这并非缙绅化的成因,而是征兆。精品咖啡爱好者和个人房产投资者都无需对此负责,真正操控了一切的是政策自上而下的倾斜,为城市的更新铺路搭桥,资本追逐着利润紧随其后,共同打造缙绅化的温床,最终达成群体驱逐,让城市更有利于资本的积累而非普通人的生存。
★深入分析美国四大城市变迁动线,回顾纽约西村50年变化始末,致敬《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
——彼得·莫斯科维茨以美国四座大都市——新奥尔良、底特律、旧金山、纽约——为例,逐一分析其城市格局与人口结构的变迁根源所在。政府与财团的共同规划,使城市更有利于资本的累积而不利于穷人生存。简·雅各布斯笔下那个充满温情、彼此照应、多元景观的西村不复存在,缙绅化正在造成社区、城市、文化上的巨大空洞。
内容简介
房租不断上涨、连锁品牌入驻、熟悉的面孔越来越少、在地文化逐渐消失——这就是缙绅化:旧社区在重建后因地价及租金上升,吸引高收入人群迁入,原有的低收入者不得不迁往条件相对较差、生活成本较低的地区生活。缙绅化的进程一再深入,未来的城市能否真正成为一个充满活力、公正合理的空间,仍是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
本书通过对美国四座大都市(新奥尔良、底特律、旧金山、纽约)重大变迁的回溯和分析,指出所谓缙绅化是在资本对利润的追求和政策倾斜的支持下,驱赶城市中的穷人,聚集更多精英富人,让贫富两极分化的一个过程。资本的大量流入,逼迫原生社区与文化妥协退让,群体驱逐之下,城市从充满回忆的故居变成精致而巨大的空洞。
谁是城市的掌权者?民众要如何争取自己应有的权益?彼得·莫斯科维茨的镜头巨细靡遗,带我们逐一拜访那些负担不起住房的困窘家庭,了解破坏性住宅政策如何在政商联合下被制定出来,揭露了推动大都市缙绅化背后环环相扣的庞大力量。
作者简介
彼得·莫斯科维茨(Peter Moskowitz)
自由记者,毕业于汉普郡学院和纽约大学新闻研究院,为《卫报》(Guardian)、《纽约时报》(New York Times)、《新共和》(New Republic)、《连线》(Wired)、《石板》(Slate)等多家媒体供稿。曾任职于美国半岛电视台。现居纽约。
- 微信号
- 网站问题、用户注册登录请联系站长,看到第一时间及时回复。
- 公众号
- 慧眼看每日荐书,关键字找书,新功能陆续增加中,敬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