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县乡的孩子们》是关于县域教育的田野调查力作,素材均来自于近两三年作者研究团队在全国20多个省市进行的调研。其研究目的在于把握县域教育实践的经验,推动实现教育政策、制度及其他资源与教育实践、实际及需求精准对接。作者调查的田野包括县乡教育管理部门、学校、班级、家庭及基层社会,像解剖麻雀那样,将教育系统内部各要素、各子系统及其相互之间以及教育系统与环境之间的交互作用的机制、逻辑揭示出来。本书让人了解到超级中学、县中衰落、分班管理、校长治校、学生沉迷游戏、校园欺凌、非教学任务大增、青少年抑郁、家校关系、陪读妈妈、“双减”政策及其执行、 普职分流、寄宿制、“教育新城”等各种县乡教育县乡背后的机制。值得一看。
聚焦广受关注的教育主题,全面呈现县乡教育的现状,帮助读者读懂现象背后的发生机制。如“县城陪读妈妈”的话题在各个媒体上被广泛报道,引起广泛讨论。本书以案例的方式对“县城陪读妈妈”现象进行抽丝剥茧的分析:遇到了什么问题?是怎么产生的?与教育城镇化有什么样的关联?
扎实的调研,鲜活的一线案例,最新的实践经验,提出县乡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及其解决思路。某些县中的高考成绩曾一度超过其省会的重点中学,如今全国县中普遍塌陷,为什么会这样?超级中学在其中扮演了什么角色?手游、网络小说给县乡的孩子们带来了什么影响?县乡的孩子们为什么会抑郁?如何缓解他们的抑郁?如何从源头上避免县乡校园中的霸凌现象?县城陪读现象为何在当下盛行?其背后的根源是什么?陪读妈妈遭遇了什么?与孩子的互动状况是怎样的?“双减”政策实施后,分别在城乡学校产生了什么影响?不同阶层家庭的课外管理在“双减”之后有什么变化?非教学任务为什么在县乡学校大量增加?如何防止非教学任务干扰正常教学?县域的职业教育是一种什么状态?人口流动给县域职业教育带来了什么新任务?县域职业教育该如何发展?在人口流动的大背景下,乡村家庭对教育的需求有什么变化?县乡家庭、学校、社区的教育生态在近些年发生了什么变化?民办学校为何近些年能在县域狂飙突进?书中以案例的形式对这些问题作了别开生面的回答。适用于一线教师及其他一线教育工作者,对教育研究者和教育政策制定者也极具启发意义。
内容简介
这是一部全面揭示县域教育运行状况、聚焦县乡学子困境与前途的调查研究著作。作者们通过对县乡学校、家庭、教育管理部门及基层社会的全方位调查,以案例的形式呈现学校的运转、教师的想法、家长的诉求、学生的心态、政策的执行等教育一线状况,探寻县域教育的现状、问题、前途。
书中重点探讨了社会各界关注的教育热点问题, 比如超级中学、县中衰落、分班管理、校长治校、学生沉迷游戏、校园欺凌、非教学任务大增、青少年抑郁、家校关系、陪读妈妈、“双减”政策及其执行、 普职分流、寄宿制、“教育新城”等。 书中提出了县中、乡校、村小的教育发展模式,认为三者构成当下的县域教育体系,既公平又有效率,明确反对对小规模学校过度投入。书中对超级中学跨区域招生进行了批评,认为超级中学制造了教育竞争压力和全民教育焦虑。书中对“县中塌陷”做了深刻解剖,认为县中承载着县乡大多数孩子的希望。
本书以社会学的视角,从时代变迁中阐明教育环境、教育政策、教育需求、教育运行等方面的变化, 涉及县域教育的方方面面,在生活经验中关注县乡的孩子们,是中国教育研究中的一个重大创新。
作者简介
杨华
武汉大学社会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武汉大学 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研究员。2007 年开始从事农 村调研,在全国近 20 个省市调研,累计调研时间超 过 1 400 天。 在《管理世界》《政治学研究》《开放 时代》《经济学家》《读书》等期刊发表论文 100 余 篇,出版《陌生的熟人》《县乡中国》《乡争》《大后 方》等专著 7 部。 根据《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 学版)》2021 年第 5 期刊文统计,全国 45 岁以下青 年社会学学者近五年 CSSCI 刊物他引排名第一名。
雷望红
中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讲师,管理学博士。 在 全国各地开展田野调研,累计调研时间超过 700 天。 在《公共管理学报》《中国青年研究》等期刊发表论 文 20 余篇,出版县域教育研究专著《迈向均衡的实 践》。 在《人民日报》《环球时报》《中国青年报》和 观察者网、澎湃新闻网等重要媒体发表教育时政评论 文章 40 余篇,多篇阅读量达 10 万 。
- 微信号
- 网站问题、用户注册登录请联系站长,看到第一时间及时回复。
- 公众号
- 慧眼看每日荐书,关键字找书,新功能陆续增加中,敬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