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评官员的尺度》纽约时报诉警察局长沙利文案 美国言论自由的司法斗争史 没有什么能比这起案件更能促进整个国家的思想交流了

    《批评官员的尺度》纽约时报诉警察局长沙利文案 美国言论自由的司法斗争史 没有什么能比这起案件更能促进整个国家的思想交流了

     

    编辑推荐

    两度普利策奖得主安东尼·刘易斯原著,畅销译作《九人》译者何帆翻译。"我想不出什么案子,能比这起案件更有利于促进整个国家的思想交流了。"本书以在美国家喻户晓的"纽约时报诉沙利文案"连线展现了200多年来美国言论自由的司法斗争史,既理性而坚定地阐述和捍卫了批评之声与新闻自由的真正价值,同时,又一再冷静地提醒我们,自由不可滥用。

    内容简介

    《批评官员的尺度——《纽约时报》诉警察局长沙利文案》是美国两届普列策奖得主安东尼路易斯的成名之作,讲述了1962年发生在美国的纽约时报诉沙利文案,该案的判决结果对于美国司法影响深远,并因此确立起了一条宪法原则,即公民对政府官员的言论批评不得被作为诽谤起诉,成为美国司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经典判例。该书详细地讲述了沙利文案当时的司法背景,案件的进行情况以及美国法院历史性的改判及其幕后故事。该书作者是美国著名的畅销作家,其新书《言论的边界》由法律出版社出版,正在热销之中。

    作者简介

    毕业于哈佛学院。两届普利策奖得主,《纽约时报》特约撰稿人(1969—2001)。历任哈佛大学法学院讲师及加州大学、伊利诺伊大学、俄勒冈大学、亚利桑那大学客座教授。

    安东尼·刘易斯(AnthonyLewis),1927年3月生于纽约,毕业于哈佛学院。曾任《纽约时报》周日版编辑(1948—1952)、驻华盛顿司法事务报道记者(1955—1964)、伦敦记者站主任(1965—1972)、专栏作者(1969—2001),目前是《纽约书评》专栏作者。1955年、1963年两度获普利策奖。刘易斯曾在哈佛大学执教(1974—1989),并自1982年起,担任哥伦比亚大学“詹姆斯?麦迪逊讲席”教授,讲授修正案与新闻自由。著有《吉迪恩的号角》(Gideon’sTrumpet)、《十年人物:第二次美国革命》(Portrait of a Decade: The Second AmericanRevolution)、《言论的边界:美国宪法修正案简史》(Freedom for the Thought that weHate: A Biography of the FirstAmendment)。刘易斯的妻子是马萨诸塞州法院首席大法官玛格丽特?马歇尔,两人现居马萨诸塞州坎布里奇。

    何帆,1978年生,湖北襄樊人,现为人民法院法官。著有《大法官说了算:美国司法观察笔记》(法律出版社,2010)、《刑事没收研究》(法律出版社,2007)、《刑民交叉案件审理的基本思路》(中国法制出版社,2007),译有《九人:美国法院风云》(上海三联,2010)、《大法官是这样炼成的:哈里?布莱克门的法院之路》(中国法制出版社,2011)、《作为法律史学家的狄更斯》(上海三联,2009)、《玩转民主:美国大法官眼中的司法与民意》(法律出版社,2011)。主编有“美国法院大法官传记译丛”。曾为《南方周末》、《新京报》、《南方都市报》、《看历史》杂志专栏作者。

    获取正版《批评官员的尺度》直达购买
    • 微信号
    • 网站问题、用户注册登录请联系站长,看到第一时间及时回复。
    • weinxin
    • 公众号
    • 慧眼看每日荐书,关键字找书,新功能陆续增加中,敬请关注!
    • weinxin
    huiyan
    • 本文由 发表于 2025-03-2408:52:24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huiyankan.com/2025032408386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