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本社科类图书。好思路、好方法、好经验,是一个人从平凡到卓越需要具备的条件。本书全面阐释了拥有好思路、获得好方法、赢得好经验的方法和技巧,通过列举大量的实例,加以精到的分析,教读者像成功者一样思考、行动,让读者在面对繁杂的事物和困难时应对自如,快速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轻松踏上成功之路,赢得属于自己的美满人生。 作者简介 宿春礼,1971年10月4日生。从事书业多年,...
诸葛亮文集译注
内容简介 纵观诸葛亮的一生,他不但为祖国的统一大业导演了一幕幕威武雄壮的活剧,创造了彪炳千秋的业绩,而且以其精辟的著述,丰富了我国思想史的宝库。诸葛亮的著作,涉及内容十分广泛,既有论及治国富民的篇章,又有谈论发展生产的内容;既有治国治军的宏论,又有举贤斥佞的表文;既有畅谈外交、形势的文章,又有提出战略决策的雄文。其中,有关治军、用兵的论述,又成为诸葛亮著作中引人注目的、闪耀着朴素辩证...
为什么不平等至关重要
编辑推荐 1.银行劫匪启发哲学家。长期执教哈佛大学的哲学家,从银行劫匪口中看破不平等的起源。所谓的多元社会,不止意味着开放与共融,还带来了不平等的更多模式。马克思主义研究领域重量级学者、牛津大学公共政策系教授乔纳森·沃尔夫推荐。 斯坎伦从银行劫匪威利·萨顿的名言“因为钱在那儿”开始,梳理了种族、贫富、意识形态、名声地位等人与人之间各式各样的不平等。不平等针对的是人与人的关系,而且日益...
李叔同:圆月天心 文化怪杰系列丛书
编辑推荐 从晚明的波澜诡谲,到民国时期的风起云涌,历史孕生出许多独具特色的人文大家。真正的时代人物面孔始终是大众读者感兴趣的题材,本套丛书以近代文化怪杰为主题,集结十位文化名人,由专家分写,详述其不同于凡俗的言行。作者深入浅出,对文化名人中的怪杰现象究分析,以故事化哲理。图书叙述通俗,笔法精彩,立意新颖的同时具有严谨考为基础。兼具可读性与收藏性。民国人物及历史图书的热度始终在持续中升...
创新简史:打开人类进步的黑匣子
编辑推荐 《创新简史:打开人类进步的黑匣子》从新的视角详细、独到地讲述一系列人类社会的创新故事,并分析其中的各种问题,记叙加议论,知识广博,文笔流畅,引发思考。 内容简介 人类为什么能够演化成今天这样?是什么驱动人类社会的进步?什么是创新?创新到底需要什么特质,规避什么风险?《创新简史:打开人类进步的黑匣子》采用“记叙 议论”的体裁,纵观整个人类历史,从技术、科学、体制、产业、文化等...
纽约时报是怎么做新闻的
编辑推荐 《纽约时报》在数字化时代遇到了哪些问题,又是如何应对的,值得中国媒体人和新闻工作思考和借鉴。 内容简介 本书是对21世纪以来《纽约时报》的数字化发展策略和新闻工作现状的近距离考察。 互联网普及,社交媒体大行其道,使得《纽约时报》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动荡。一方面,纸质版的竞争变成了电子版的竞争,不仅是同行之间,在《纽约时报》内部,纸电亦是敌友难辨;另一方面,受众不仅要求新闻...
空荡荡的地球:全球人口下降的冲击
编辑推荐 双独二胎,单独二胎,全面放开二胎,这一切都没有改变我们的生育意愿,2018年新生儿数量只有1523万,甚至低于开始双独二胎政策的2002年。 年轻人甚至也不愿意结婚了,一方面农村有着3000万男光棍,而城市里却有着大量的“剩女”。不只是我们中国,从紧邻日本,到遥远的欧洲,地球对面的美洲,甚至南亚次大陆,甚至非洲,人口的增长都是乏力,有的国家的出生率已经远远落在了世代更替率的...
人类的明天 本书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未来的生活方式
编辑推荐 ★ 我们需要不焦虑的明天 面对不安心的食品、受污染的环境、无尽的消费重压、教育困境, 这本书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未来的生活方式,让你从根本上摆脱焦虑 ★ 从欧洲议会到联合国纽约总部,从斯坦福大学到世界各个角落,200万人都在看 ★ 人类的明天,并不是人工智能、大数据、高消费、增长率, 而是新的能源供给、新的出行方式,更公平的经济模式,更别样自由的教育理念,更有活力的社会结构,...
权力的教训 法国前总统弗朗索瓦奥朗德讲述任期内幕
编辑推荐 奥朗德作为社会党候选人,在左翼沉寂17年之后,于2012年当选总统。 奥朗德执政时期,法国遭遇国际经济和金融危机、恐怖袭击事件、难民移民涌入欧洲的多重冲击,政治形势波动,经济复苏乏力,社会风潮频发。 面对艰难的执政形势,奥朗德克服左翼内部掣肘,在发展经济、增加就业、改善民生、维护稳定等方面努力作为,并积极参与国际事务。 关于执政和处理国家事务的经验和心得,关于重大国际议程的...
总统班底 就是这本书扳倒了美国总统…新闻极具影响力的作品
编辑推荐 “就是这本书扳倒了美国总统……新闻史上极具影响力的作品。” 关于“水门事件”的真实调查,普利策奖得主作品。 两位记者无意中发现并挖掘出美国历最大的政治丑闻, 从而改写美国历史的故事。 同名改编电影荣获4项奥斯卡大奖 内容简介 伍德沃德在《华盛顿邮报》刚刚工作了九个月。 1972年6月17日,星期六。伍德沃德接到本地新闻编辑打来的电话,说当天凌晨,有五个人带着照相设备和电子窃...
84